杜甫潼关吏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6-03-25 00:00

  《潼关吏》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⑵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⑷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⑸要:同“邀”,邀请。

  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⑺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⑻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⑼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⑽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⑾哥舒:即哥舒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相关阅读
1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 【查看全文】

2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笔法,即对写法。 2、品味诗人的炼字,学习诗眼。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眼,体会其深刻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月在古典诗歌中可以说是用 【查看全文】

3 杜甫《腊日》

《腊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 【查看全文】

4 《春日忆李白》杜甫唐诗鉴赏

《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 【查看全文】

5 《岁晏行》杜甫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 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 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 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 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 【查看全文】

6 杜甫《水槛遣心》原文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 去郭:远离城郭。 轩楹(yng):指草堂的建筑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