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杜甫诗歌的风格,人们多称之为“沉郁”。是指其诗歌内容忧思深广,意境苍凉雄浑,感情深沉,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身陷长安时写的《春望》,前半部分写春望之景,昔日繁华荡然无存,惟有山河仍在,人民死伤殆尽,惟草木茂盛。昔日可娱之花鸟,今则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后半部分写春望之情,由烽火不息到盼望家书的到来,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乱的极端沉痛的思想感情,风格沉郁。再如《登岳阳楼》,由于国家民族的灾难一直继续着,穷、病、愁、苦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因而诗篇中充满着沉郁的色彩和悲剧气氛。一个“无”字,一个“有”字,道出了无限深沉的愁苦。诗歌尾联,更是凄然欲绝,可谓沉郁至极点了。
事实上,诗歌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是多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一个诗人的诗歌风格,而应该根据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一个伟大的诗人所反映的生活应该是广阔的,他的创造才能应该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的风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明胡震亨有言:“偏精独诣,名家也;具范兼熔,大家也……清新秀逸,冲远和平,流丽精工,庄严奇峭,名家所擅,大家之所兼,浩瀚汪洋,错综变幻,浑雄豪宕,阂廓深沉,大家所长,名家所短。”(《唐音癸签》卷六引)被公认为大家的杜甫,其诗歌风格也是多样的。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中说:“至于杜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王荆公说:“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遁斋闲览》)
下面,我就从杜甫诗中选出几首代表不同风格的律诗,稍加阐述,以窥杜诗风格多样化之一斑。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具有“豪放之格”,和我们举的《春望》、《登岳阳楼》风格迥异。诗的上半首写马之状。此马乃大宛汗血马。耳如削筒,锋棱瘦骨,神气清劲,不比凡马空多肉;奔跑起来竦身轻足,如凭虚御风。下半首写马之才,此马能趟澜注坡,临危脱险,骁勇飞腾,横行万里。实际上,作者已把自己的理想注入诗中,把自己的想象附着于胡马,赵�云:“此诗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杜诗镜铨》卷一)王渔洋评曰:“落笔有一瞬千里之势。”(《石洲诗话》卷六)此诗的风格乃是豪放。我们知道杜甫沉郁诗风的真正形成,是在困居长安以后的事情,而早年,诗人曾有过“快意八九年”的吴越和齐赵的浪漫。当时,唐帝国正在繁盛的顶点,诗人以才学自负,雄心勃勃,对国家、对自己都抱有极大的希望。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壮游》)。本诗是作者早年作品。曾被誉为“摄画鹰之神”,时见灵气飞舞的另一首杜律《画鹰》,也是此时之作,可和上面一首对读。随着唐王朝的衰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沉郁的调子取代了杜甫早期豪放的歌声。但即使在后期,杜甫仍常常努力从痛苦中昂起,唱出激昂的歌声,如《赠韩谏议》、《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之八》等都是。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宋欧阳修认为杜甫和李白一样,具有“豪放之格”。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前人认为该诗“诗语偏浓丽”。上四句写曲江雨景。春天的傍晚,布满着乌云并下着雨,这本是阴景。但杜甫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比春和景明更美的图画。“林花著雨”后用“燕脂落”为之着色,“水荇牵风”后用“翠带长”作比,既写出静态,又写出了动态,有色彩,有光亮,使得林花“红湿”娇嫩之态,水荇因风弄碧之姿宛然在目,纤浓可爱。下半首写雨中所思,虽然可能含有怀念盛世的思想,但“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这类诗句和“沉都”的风格却实在挂不上钩。这首诗的风格应是纤浓。杜诗中这类作品不太多,但确实是存在的。在这之前的《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二首,《城西陂泛舟》等作品就属这类。以后也有类似的作品,如写于成都的五绝《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写于梓州的“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黄生《杜诗说》评《曲江对雨》诗云:“雨景则寂寥,诗语偏浓丽,俯视中晚以此。”(见《杜诗详注》卷之六引)杨伦也看出杜甫这类诗风格特殊,他在《杜诗镜铨》卷二评《白丝行》诗时说:“慧心香口,直似飞卿,公诗真无所不有。”我们试举温飞卿诗《题柳》一首来比较:“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与所举杜诗相比,风格同是纤浓,从表面看来,真是“直似”。然温诗有一个通病,即“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引《诗眼》)。杜诗中的骨力,远非温庭筠剪红刻翠的情调所能比拟。可见,同是纤�之诗,是大有高下之分的。
相关阅读
1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 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 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 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 【查看全文】
2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全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二)作品注释 (1)迟日: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寄韩谏议》的诗意赏析《寄韩谏议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 【查看全文】
4 杜甫《蜀相》译文及注释《蜀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与反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思想] 按照初读诗句 【查看全文】
6 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八阵图》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