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6-08-15 00:00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全诗表现了诗人渴盼观弟早日到来的急迫心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赏析】

  此诗乃大历二年(767)暮春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在此之前,作《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云:“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这里说“复题”,是作了前一首,意犹未尽,就再作二首。

  这时诗人之弟杜观由中都即长安来到江陵,并将到夔州。乍接来书,悲喜交集,因而一再作诗。这是两首感染力极强的抒情诗。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首联渲染环境,三峡一带,两岸连山,山峦叠嶂,遮天蔽日,因此说“巫峡千山暗”,终南山代指长安,弟弟杜观在暮春时节不远万里从长安来蜀中。

  颔联乃直书实事。诗人虽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与观弟相见,精神振奋,病也觉得好多了。两句意为烽烟四起,战乱频繁,生死未卜,突得来书,才知你尚在人间。惊喜之情,不可言状。这是悲中见喜。“书到汝为人”,是说收到来书才知你仍然是人,还没有变成鬼。这就把诗人平时对亲人的关切和接书后的惊喜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是就书发挥。“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接到久别亲人的来信,这对全家都是一件大喜事。此时宗武才十四岁,对于十年未见的叔叔是一无所知的。孩子们好奇地想把叔叔的一切都问个明白,诗人也高兴地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兄弟之间的骨肉深情,跃然纸上。清人蒋弱六对此句评云:“入情至此,真化工之笔。”“来经战伐新”,这既是信中的内容,也是诗人对孩子们说的话。《杜诗镜铨》引卢德水注云:“是年郭子仪讨周智光,命大将浑瑊、李怀光军渭上,所谓 ‘来经战伐新’也。”杜观是冒着性命危险,通过战区远道而来的。这两句在感情上又由欢快转入悲凉,是喜中有悲。

  尾联设想兄弟见面之后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渴盼观弟早日到来的急迫心情。这是诗人接读来书后产生的联想。诗人的老家在巩、洛,有别业在长安,他在飘泊生涯中一直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再一次表示了“ 归秦”的愿望,但是,这一愿望只有等战乱结束,时局太平,方能实现。“款款”,徐缓貌。款款而话者,慢慢地商量也。诗人实有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苦衷。这里仍然是悲喜相兼。“泊船”与“巫峡”相呼应,“归秦”与“终南”相衔接,首尾紧密配合,堪称天衣无缝。


相关阅读
1 中国诗圣——杜甫的襟怀

杜甫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诗可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 【查看全文】

2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当时宰相房琯被贺 【查看全文】

3 历史人物类写作素材之杜甫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从此我 【查看全文】

4 杜甫传原文与翻译

杜甫传摘自《新唐书》,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及成就。本篇是小编整理的杜甫传原文与翻译,希望喜欢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 原文: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查看全文】

5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注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 [1]昆明池 【查看全文】

6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