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

发布时间:2016-08-08 00:00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白话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赏析】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嗣奭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相关阅读
1 杜甫《蜀相》鉴赏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 【查看全文】

2 杜甫《八阵图》全诗翻译赏析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江水冲击阵石不动,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 词语解释 【查看全文】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shɡǔdunrnxnɡ,qiūbiānyynshēnɡ. 戍 鼓断 人 行 ,秋 边 一雁 声 【查看全文】

4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一)》古诗鉴赏

八月十五夜月 作者: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 思乡的 【查看全文】

5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诗鉴赏: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 【查看全文】

6 杜甫《月》诗词赏析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①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②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③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④ 背景 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安史之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