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全诗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关于杜甫《登高》公开课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感受诗人情感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及规范答题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朗读吟诵,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的美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复杂情感的把握上
【教学步骤】
一、 新课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有哪些?分别有些什么习俗?(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渐缩小到重阳节)大家知道重阳节,古人有什么活动吗?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二、 知人论世话形象
1.印象杜甫
提问 你眼中的杜甫是个怎样的人?(首先让课堂动起来)
结合高考题型中,关于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是“三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文章《情圣杜甫》
思考: 诗圣?情圣?
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杜甫一生,多灾多难他身逢战乱,颠沛流离,尤其是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时为止,是他长达11年的西南漂泊时期,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他就病逝于漂泊湘江的船上
2.诵读全诗,体会感情基调
提问 这首诗我们读过以后,情感基调该怎样把握呢?
大家朗读之后,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三、 缘景明情析手法
思考 如果我们刚才已经初步把握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那么情字何依?情景交融,融在何处?
链接:诗歌鉴赏中分析意境题型的答题步骤
赏析意象,感受意境(引导学生对首联和颔联的解读以及规范答题习惯的养成)
四、 移情入境悟诗情
1.提问 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诗人如此的“悲”(哀)呢?诗中哪些地方集中写了诗人的内心和现状?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赏析颈联和尾联
2.讨论:课后练习罗大经对颈联的解读 (重点扣住“常”“独”字眼来咀嚼)
五、 吟咏诗句赏韵律
1. 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全诗四联均用对仗,而且首联中一句话还自相对偶,结构上井然有序, 2.体会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提示 沉郁,不是压抑、郁闷,而是内容上的厚重,顿挫,是指韵律
六、 课堂小结
听一段曲,读一首诗,看一个人,都需要用心!用心灵去碰撞心灵,才会擦出共鸣的火花!今天,我们用心地运用多种方法,去触碰了千年以前的那颗滚烫的心灵,带给我们无穷的沉思与强烈的震撼!
七、 布置练习
比较阅读《望岳》和《登高》的情感异同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的经典名句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诗词的经典名句,欢迎大家阅读! 1、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 《梦李白其 【查看全文】
2 《房兵曹胡马》杜甫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杜甫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一般认为作于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月夜忆舍弟》的诗意赏析《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 【查看全文】
4 杜甫《夜》赏析夜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 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 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 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 银汉遥应接凤城。 杜甫诗鉴赏 这首七言律 【查看全文】
5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全诗赏析《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 【查看全文】
6 杜甫《天末怀李白》译文及注释《天末怀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