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涤荡胸襟。
曾:通“层”(见人教版《语文》八上)
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相关阅读
1 杜甫生平的简介
杜甫是哪里人?杜甫写了哪些诗歌呢?关于杜甫一生你了解多少?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 【查看全文】
2 浅论杜甫的一些真相杜甫被简化、脸谱化、格式化了,这里讲点真相,或曰常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的一些真相,欢迎大家阅读! 如今繁华盛世,有意思的话题多着呢,我早就想说说杜甫,但既害怕在 【查看全文】
3 《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杜甫诗鉴赏 兖州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州城南楼。这是杜 【查看全文】
4 《曲江对酒》杜甫译文、赏析《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曲江对酒⑴ 苑外江头坐不归⑵,水精宫殿转霏微⑶。 桃花细逐杨花落⑷,黄鸟时兼白鸟飞 【查看全文】
5 天末怀李白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linɡfēnɡqǐtiānm,jūnzǐyrh. 凉 风 起天 末,君 子意如何. hnɡ 【查看全文】
6 野望杜甫阅读赏析杜甫的七律《野望》,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全诗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以下是野望杜甫阅读赏析,欢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