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了众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素质涵养的内容。
一、引言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民的劳动艺术结晶,其中凝聚了诗人很多的思想情感和品德操行,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也都蕴含在其中,对当今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现在普遍忽视了文学课程的学习,造成了文学素养整体上偏低的现状,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了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涵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将中国的古典诗词带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让学生从中领悟更多的东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杜甫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杜甫一系列诗歌的解读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在中国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位从朱门外,叛军营,栈道旁,茅屋中提起笔的人,从一个从广阔视角来通过诗歌反应社会战乱现实和人们的流离失所,“国破山河在”的悲伤,记录了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们的悲惨经历,抒发了诗人的忧伤和气愤,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间的历史面貌。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
从文学文献资料统计来看,杜甫的诗歌现存有一千四百多首,诗歌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个人的人生遭遇而进行创作的。在这些众多的诗歌里面,有些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有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劳动人民的同情,有的则是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则是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眷恋之情。这些诗歌无不都深刻地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之情和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成了杜甫诗歌的主题。
杜甫的一生比较坎坷,屡试不第,献赋未成,所以仕途梦想也就此破灭,也让他对国家的统治忧心忡忡。生活艰难所迫让杜甫开始正视自己生活的现实,终于吟唱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在安史之乱以后,长安城沦陷,杜甫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到了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这样感人至深的诗句。
杜甫的诗歌之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爱国主义主题,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诗歌载体,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国学文化素养,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杜甫诗词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学功用解读
(一)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在杜甫的大部分诗歌里面,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了赞美和歌颂,诗歌的高度概括性,内容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真挚性都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成为了后代诗歌创作的楷模。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对祖国大好河山,名川名山描写的诗篇,杜甫从二十岁起,先是在南方游走了吴越等地,之后又在北方游历了齐赵,过了八九年“裘马清狂”的生活,亲自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年的杜甫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只要是足迹可以到达的地方都有他的诗作问世。高耸的岱峰,险峻的剑门,秀丽的锦江,奇骏的山峡都出现在了杜甫的诗歌里面。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不同于其他的诗人,在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颂的时候总是会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抒发自己对于祖国命运的深刻关怀之情。在杜甫的诗歌《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悲壮的景色描写,表达了诗人背井离乡,一直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年老多病,同时国事不宁,重新回到故乡也遥遥无期的忧伤之情。另外在诗歌《春望》中有这样的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感人至深的名篇,如果没有心中那颗对于祖国的炽热的心,又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杜甫在诗歌中通过自己的亲身游历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通过这些诗歌,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要经常走出课堂之外,亲自去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和奇秀,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于祖国河山的眷恋之情。
(二)培养学生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杜甫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直生活在社会中的劳动人民阶层,一直饱受着贫穷和颠簸流离之苦,所以用一种忧郁的目光目睹了唐王朝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和劳苦人民悲惨生活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让劳动人民是九死一生,忍受着妻离子散的痛苦。
在杜甫前期创作的诗歌里面,很多是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批评,表达了自己对于百姓疾苦同情的名篇。比如诗歌《丽人行》:“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描写的是杨氏姐妹显赫的地位和繁华的宴饮;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表达了对于老百姓生活的无限关怀之情,也是对那个年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在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曾经沦为胡虏,辗转到了祖国各地,亲自目睹了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所以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诗歌也都成为了经典,构成了杜甫诗歌的灵魂主题。在杜甫经过石壕村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征兵给人民带来的远赴边疆、家破人亡的惨状;刚刚新婚不到一日的夫妇竟然成为了永别的惨状,花甲老人拜别老妻的无奈,将士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悲壮情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对渴望回到自己家乡的深刻思念之情。杜甫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如此真实地写“民”的诗人,让我们读起来有着一种患难与共的真实感,同样的遭遇也让杜甫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刻的同情。 教师通过对杜甫此类诗歌的归类和解读,可以让学生明白劳动人民群众的伟大和生活的艰辛,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永远和劳动人民心连心的思想观念,时刻想着劳动人民的疾苦,从心里树立起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意识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了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主张民族团结,反对战争和侵略。在自己的诗歌里面,杜甫反对唐王朝对吐蕃和南诏等少数民族进行压迫和侵略,同时也反对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原地区的侵略和骚扰。杜甫在诗歌中当时表现出来的这种睦邻友好和民族团结的态度,符合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在杜甫后期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主要多是写安史之乱的,在诗歌中杜甫同样表达了自己维护民族团结和反对外来入侵的民族精神。在诗歌《塞芦子》中,杜甫反对军阀割据混战而提出了正确的军事策略。在诗歌《述怀》中,杜甫表达了想要通过拾遗这个谏官,帮助唐王朝评定叛乱,恢复祖国河山大一统的雄心壮志。“汉运初中兴”则是代指了唐王朝,表达了自己希望唐王朝可以再次恢复以前的模样,从而表达了自己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歌《北征》中,诗人杜甫还是时刻缅怀军家大事,终结以复兴希望。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军政大计的谋划,战乱中人民的苦难疾苦以及诗人本身的遭遇都真实、鲜明地反映出来了。
杜甫的诗歌之所以有着这样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和人文之一精神,是因为作者生活在那动荡的社会中,生活面广,接触到了更多的下层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诗歌中进行了最真切的表达。除此之外,在《诗经》和《汉乐府》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及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等的情怀都对杜甫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杜甫继承前人的一切形式又有所发展。各种诗集杜甫都能纯熟运用。杜甫的五言古诗善于描写社会的动乱,民生的疾苦和个人的漂泊。他的七言古诗长于抒写情怀,申述政见;他的五律和七律感情深厚,格调精深,在唐代很少人比得上;他的绝句数量不多,质量上乘,堪与唐代绝句名家媲美。
教师通过对杜甫此类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心,从而也鞭策自己要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涵养。
四、结语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他自己一生所创作的一系列的诗歌中都时刻透着他那颗对于祖国炙热的心,诗歌中同时也反映出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诗歌的内涵就更加丰富了,品读杜甫的诗歌,总是会被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深深地感染着,被作品中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爱国主义和深厚洋溢的人道主义深深震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宝库中汲取营养,改革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新解读,帮助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人文素质涵养的培养。
相关阅读
1 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学设计
《春夜喜雨》导学是按照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感情、发挥读中想象的能力,从而激发 【查看全文】
2 杜甫《兵车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全诗赏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 【查看全文】
4 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如此之美 【查看全文】
5 杜甫《孤雁》诗歌鉴赏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词《曲江》其二的诗意赏析《曲江》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对酒当歌,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