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5-08-18 00:00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

  二、说教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4)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5)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讨论法点拨法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


相关阅读
1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杜甫的简介吧!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京兆杜陵 【查看全文】

2 杜甫《又呈吴郎》译文及赏析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 ⑴呈:呈送 【查看全文】

3 《丽人行》杜甫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衤及稳称 【查看全文】

4 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如此之美 【查看全文】

5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展现了一幅春暧花开、莺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静宣人的画面,诗人陶醉于春光、其乐也融融的神情充分表现在字里行间。下面是其鉴赏,一起看一下吧。 《江畔独步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词《禹庙》的诗意赏析

《禹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点明游览的地点及时节,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颔联由远及近地描写大禹庙内部的景色;颈联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