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空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13 00:00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这两句是说,生计极其艰难,囊中羞涩,无钱买米买柴,只有一个钱,留下作看守吧!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解嘲语。见贫困之状,抒安贫之意,用谐戏语以自解。

  鉴赏: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杜甫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颔联“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cuàn)”,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试想,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歌赏析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 【查看全文】

2 杜甫诗词中的老妇形象

杜甫诗歌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那么杜甫诗词中的老妇形象是怎样的呢? 杜甫号称诗史。他的诗歌堪称是描绘唐代中期社会生活的一副历史画卷。在这幅长卷中出现的女性人物 【查看全文】

3 杜甫《暮归》全诗注释赏析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⑴,城上击柝复乌啼⑵。 客子入门月皎皎⑶,谁家捣练风凄凄⑷。 南渡桂水阙舟楫⑸,北归秦川多鼓鼙⑹。 年过半百不称意⑺,明日看云还杖藜⑻。 注释: 【查看全文】

4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翻译赏析

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暧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注解: 1、五夜 【查看全文】

5 杜甫《月夜》赏析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歌的中和之美

杜甫诗歌体现出儒家的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唐代诗人中,杜甫的诗歌最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的中和精神。无论是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从选择的诗体形式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