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杂诗》其六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6-12-27 00:00

  杜甫《秦州杂诗》其六全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秦州杂诗

  其六

  城上胡笳奏,

  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

  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

  旌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戍,

  恨解邺城围。

  赏析

  秦州杂诗前五首主要是借物、借景抒发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一首则是对军旅之事的直接描写和议论。

  第一、二句,写唐军已到秦州。诗人听到了城上不断响起的胡笳声,看到了山边唐军旌节在移动,一个“归”字,点明了唐军由西面边塞经秦州向内地行进的方向。这起首二句不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一开始就有声音、有行动动态地把东调军队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兵士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呢?原来他们是金微守军,东征西调奉了皇帝的命令东移沧海一带,防守黄河天险。此时黄河下游正是两军交战的地区,但唐朝兵力不足,不得不东征西调,以致从极西边调兵前去增援。军事形势的可危,于此可见一斑了。

  第五句近看士兵的阵容,因为长期戍边和跋涉,他们一个个又黑又瘦;旌旗也是稀疏零乱,可见战争的持久和艰苦。

  “那堪往来戍?”意思是“这样的军队还能往来征战吗?”当时中原兵力不足,邺城惨败之后,刚刚收复的洛阳又受到严重威胁。“恨解邺城围”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诗中不言“溃”而说“解”,可以看出诗人在用词上是经过仔细地斟酌的,“解”字从敌人方面着笔,却委婉地表达了对唐王朝的讽刺。

  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要“防河”就要发兵,别处无兵可调,只能从西部边界守卒征调;但是这些士兵又很难有战斗力。待人虽然不忘关内战事,然而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只能无可奈何地恨邺城之败了。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关阅读
1 杜甫古诗《中宵》的赏析

中宵 原文: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翻译:无 中宵赏析: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在西阁作。中 【查看全文】

2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诗圣杜甫是 【查看全文】

3 杜甫是什么职务 杜甫有何志向

杜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是什么职务 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担任什么官职, 【查看全文】

4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

江村 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1.清江指浣 【查看全文】

5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查看全文】

6 杜甫《丽人行》原文赏析

导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