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囊》杜甫译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16-06-20 00:00

  《空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写诗人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战乱动荡仍未平息的景象,以及诗人的遭遇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空囊》杜甫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空囊

  翠柏苦犹食⑴,晨霞高可餐⑵。

  世人共卤莽⑶,吾道属艰难⑷。

  不爨井晨冻⑸,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⑹,留得一钱看⑺。

  【注释】

  ⑴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⑵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⑶卤(lǔ)莽:通“鲁莽”,苟且偷安。

  ⑷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⑸爨(cuàn):烧火做饭。

  ⑹囊空:谓袋中无钱。

  ⑺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白话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治今甘肃成县)。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

  【赏析】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

  颔联“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卤(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相关阅读
1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赏析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查看全文】

2 《蜀相》杜甫赏析

《蜀相》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歌赏析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 【查看全文】

4 杜甫诗歌风格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 【查看全文】

5 杜甫诗词《绝句二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绝句二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 【查看全文】

6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全诗翻译赏析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诗文解释: 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