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空囊》赏析

发布时间:2015-10-27 00:00

  空囊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鉴赏】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杜甫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

  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表现杜甫虽生当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颔联“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所谓“世人共鲁莽”,指人多苟且偷安。战乱爆发后,诗人弃家鄜州,奔赴灵武,中途陷于叛军之手,后又因两次直言上奏,受贬去职,但他“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及至贫寒如此,仍然持道守节。这里,杜甫所说的“吾道”,是不愿苟得之直道,忠勇报国之达道。颔联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杜甫高尚不俗的品格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颈联“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进而具体写贫状。作者皆从“寒”字来入笔。上句说“不爨(cuàn)”,并非因为“井晨冻”,而是因为无食。严冬季节,却晨炊无米,夜寒难御,可见一贫如洗。

  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试想,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相关阅读
1 月夜 杜甫

《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赏析: 此诗选自《杜 【查看全文】

2 杜甫唐诗《赠花卿》鉴赏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 【查看全文】

3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 【查看全文】

4 杜甫《登高》译文及注释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查看全文】

5 杜甫—《饮中八仙歌》鉴赏

导语: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年代】:唐 【作者】:杜甫《饮中八仙歌 【查看全文】

6 《诸将(其五)》杜甫

诸将(其五) 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 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 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 军令分明数举怀。 西蜀地形天下险, 安危须仗出群才。 杜甫诗鉴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