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叹花》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

  引导语:《叹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叹花》

  唐 杜牧

  自是寻春去较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注释

  ⑴寻芳:游赏美景。唐姚合《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⑵狼籍: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⑶绿叶成阴: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翻译

  都怪自己寻访春色到得太晚,以前曾经见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儿已然不见。如今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零落,已是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赏析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此诗又题作《怅诗》,文亦有不同:"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自恨"是主题词。通篇用比似手法。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本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本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 齐安郡中偶题 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 【查看全文】

2 唐代杜牧赠别诗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唐代杜牧赠别诗望能帮助到你! 唐代杜牧赠别诗 【查看全文】

3 杜牧七夕诗歌解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查看全文】

4 《山行》 杜牧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整理了杜牧《山行》的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 【查看全文】

5 杜牧《阿房宫赋》全文欣赏

杜牧《阿房宫赋》各位同学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阿房宫赋》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查看全文】

6 《阿房宫赋》阅读训练

引导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篇《阿房宫赋》是大诗人杜牧的名作,这篇文章也是历来高考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篇文章的阅读训练。 《阿房宫赋》阅读训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