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齐安郡中偶题》,别名《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晚唐时期杜牧所写的七言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⑶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翻译】
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鉴赏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
相关阅读
1 杜牧《江南春》古诗赏析
【原文】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词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言】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 【查看全文】
2 杜牧《早雁》练习题杜牧的《早雁》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查看全文】
3 赠别杜牧其二赠别 杜牧其二,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赠别杜牧其二,希望能帮助到你! 赠别杜牧其二 赠别 杜牧 【查看全文】
4 杜牧浙西诗文创作睦州时期,杜牧憧憬新的政治局势,流露出对李德裕的不满,轻松心境取代了原来的抑郁情思,但是,返回长安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会昌六年九月,杜牧由池州刺史转睦州刺史,大中二 【查看全文】
5 《叹花》杜牧杜牧的《叹花》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⑴,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⑵,绿叶成阴子满枝⑶。 【注释】 ⑴寻芳:游赏美景。 【查看全文】
6 杜牧《七夕》《七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原文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