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初冬夜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释】
1、淮阳:指西汉汲黯
2、欢:指代酒
3、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翻译】
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鉴赏】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相关阅读
1 杜牧《赠别》写作背景
引导语:《赠别》是杜牧的作品,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赠别 其一 唐代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 【查看全文】
2 杜牧的赠别二首《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大家知道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⑴,豆蔻梢头二月初⑵。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⑶ 【查看全文】
3 杜牧《金谷园》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大诗人杜牧也曾作了一首《金谷园》来缅怀这座盛极一时的园子,下面我们来做一下《金谷园》阅读训练。 金谷园 【查看全文】
4 《长安秋望 杜牧》《长安秋望 赵嘏》阅读及答案引导语:《长安秋望》大诗人杜牧做了一首,诗人赵嘏也做了一首《长安秋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两首诗的阅读训练。 《长安秋望 杜牧》《长安秋望 赵嘏》阅读及答案 长安秋 【查看全文】
5 杜牧归家引导语:《归家》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淡淡的对日薄西山的感叹, 归家 作者: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翻译 【查看全文】
6 杜牧赠别引导语:《赠别》是杜牧的作品,这是杜牧离开扬州时为当地一位美丽的年轻歌女所写.为抒发两人离别时不舍和感伤而作。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两首诗。 赠别 其一 唐代 杜牧 娉娉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