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怅别》诗背后的情事

发布时间:2017-01-22 00:00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

  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却说:“她们美是很美啊!但都还不够尽善尽美。”杜牧接着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江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杜牧跟崔刺史一起来到江上,喝酒、吟诗、观景。

  突然,杜牡看到江岸上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江上张望。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人和她相比简直就是虚有其人!”崔刺史一心想结交杜牧,听他这样一说,就立即差人将那祖孙俩请来船上,欲与杜牧做个媒人。

  那老妇人说:“我这孙女能被杜大才子看中,自是她的荣幸,但她今年才13岁,恐未宜嫁人。”杜牧说:“我也不是要马上就娶她,只是想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这样吧,十年之内,我必来湖州做郡守。我来湖州做郡守之日,便是迎娶她之时,倘我十年不来,随便她嫁人如何?”老妇人听后表示同意。然后杜牧便当即下了厚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牵挂着那位女孩。可他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岁,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祖孙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当然这些杜牧是不知道的。

  到了湖州,杜牧马上将老妇人叫来,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说:“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十年过去了,你也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屈指一算,果如妇人所言,于是无奈地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不会强迫你们的,是我的不对。”说完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这才满腹惆怅地让她们走了。

  送走老妇人,杜牧伤心不已,感慨万千,当即写下一首《怅别》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我不是尚书

  当年姑娘十三岁,十年之后二十三岁。十四年之后,二十七岁,在古时确实有点剩女的感觉了,何况期限也只有十年而已。

  拓展阅读:杜牧《山行》

  山行1

  远上2寒山3石径4斜5,白云深6处有人家。

  停车7坐8爱枫林晚9,霜叶10红于11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相关阅读
1 杜牧情怀诗6首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下面是杜牧情怀诗6首,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 【查看全文】

2 杜牧《赤壁》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查看全文】

3 杜牧诗歌中的直接和间接着色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诗歌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擅用色彩词。 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几乎所有的优秀诗人都十分重视颜色词的运用,杜牧也不例外。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 【查看全文】

4 杜牧《送国棋王逢》原文

杜牧的《送国棋王逢》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国棋王逢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 【查看全文】

5 杜牧《泊秦淮》阅读练习

杜牧的《泊秦淮》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查看全文】

6 杜牧 《兵部尚书席上作》

杜牧的《兵部尚书席上作》是一首朗吟于兵部尚书李司徒筵席上的即兴之作。虽然简单但也是韵味十足。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