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别赏析例文

发布时间:2017-10-01 00:00

  赠别这首诗是杜牧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赠别赏析,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品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尊:酒杯。

  作品译文: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作品赏析:

  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相关阅读
1 《商山麻涧》杜牧

杜牧的《商山麻涧》格调清明,色彩鲜秀,艳丽如画。 商山麻涧1 云光岚彩四面合2,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3,牛巷鸡埘春日斜4。 秀眉老父对樽酒5,蒨袖女儿簪野花6。 征 【查看全文】

2 杜牧秋夕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表达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向往。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 【查看全文】

3 《唐才子传·杜牧》阅读训练及答案

引导语: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唐才子传杜牧》对其也有详细记载,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唐才子传杜牧》阅读训练及答案。 《唐才子传杜牧》阅 【查看全文】

4 杜牧赠别其二赏析

《赠别·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牧赠别其二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 【查看全文】

5 杜牧七夕诗歌解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查看全文】

6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