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其二)杜牧

发布时间:2017-10-22 00:00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以下是赠别(其二)杜牧,欢迎阅读。

  《赠别·其二》

  作者: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解】:

  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杜牧:赠别·其二》。

  2、尊:酒杯。

  【韵译】: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相关阅读
1 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也因此作下了千古名篇《清明》。让我们来鉴赏一 【查看全文】

2 《屏风绝句》杜牧

引导语:《屏风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为画有周昉一幅仕女图的屏风的题咏之作。全诗如下: 《屏风绝句》 杜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查看全文】

3 《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

杜牧是《登九峰楼寄张祜》是杜牧与张祜同登九峰楼。杜牧有感而发写下的。 登九峰楼寄张祜⑴ 百感衷来不自由⑵,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⑶。 睫在眼前 【查看全文】

4 杜牧《阿房宫赋》阅读练习题

杜牧的《阿房宫赋》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 【查看全文】

5 许浑对杜牧诗歌创作的影响

许浑、杜牧皆为晚唐名家,许浑有七十多首诗被误作杜牧之作,针对这中种现象,本文主要从杜牧、许浑两人交往的友谊、在近体诗创作方面,有着相近之旨趣两方面来探究其原因之所 【查看全文】

6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又名《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