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别一位容貌出众的年轻歌女的,第二首抒写两人别夜离席的伤感情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赠别(其一)杜牧,仅供参考。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粹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相关阅读
1 杜牧《怅别》诗背后的情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查看全文】
2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诗意杜牧的《兵部尚书席上作》率口而成,不假雕饰而自有神韵,表明诗人在风流不羁的清狂之外,富有神奇俊迈的杰出才华。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 【查看全文】
3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朗读稿及鉴赏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查看全文】
4 杜牧《山行》阅读题杜牧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 【查看全文】
5 杜牧怀古诗的表现技巧杜牧的怀古诗往往采用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古喻今的艺术技巧,构成了雄姿英发的独特风格,深受世人称道。 一、借古抒怀 借古抒怀指诗人借助古迹、古物联想到古人和史实,借对古 【查看全文】
6 杜牧 泊秦淮《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