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山行》原文和翻译

发布时间:2017-11-18 00:00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牧诗《山行》原文和翻译,欢迎来参考!

  【原文】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里行走。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白云生处:指山林的深处,白云生出的地方。

  坐:因为、由于。红于:于红,比……红。

  【翻译】

  深秋的傍晚,上得山来,眼前一条石头小路,盘旋屈曲地向山林深处蜿蜒伸展,在山林中升起白云的地方,隐约可见有居住的人家。山路旁大片的枫林,景色*撩人,不仅停车观赏,那经历了秋霜的枫叶,比春天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赏析】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时称“小杜”。他的作品多为讥评时事之作,其诗风格豪爽清丽,独树一帜。其写景小诗,清新生动隽永。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中小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林深处。“远”字写出了山路的悠长,“斜(xiá)”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写出了小路屈曲盘旋的特点。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升起如云炊烟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的居所掩映的山林之中,“白云”之下。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斜长屈曲悠远的山间小路,和那几户人家应该有关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写诗人的行为变化,走着走着,诗人停下来了,因为什么?因为那些“红于二月花”的“霜叶”,那枫叶经过秋霜的洗礼之后,特别的鲜艳火红,连二月的鲜花也比不上。那山路,那白云、那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而这枫林晚景却令他惊喜到停下来观赏,顾不得驱车赶路,足见其美的程度。

  “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补充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同时,也把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深秋的枫林原本就鲜红耀眼,此时在夕陽余晖的照耀下,就更显得晶莹剔透,红艳如霞,丹陽满山,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这首小诗不仅仅即兴咏景,也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就如这深秋里的枫树,愈是经过风霜的洗礼,就越显得红艳,因而能给人以鼓舞与启迪。


相关阅读
1 《润州二首(其一)》杜牧

杜牧《润州二首(其一)》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上和感情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 【原文】 润州二首 其一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查看全文】

2 四年级语文杜牧《秋夕》教案

引导语:杜牧《秋夕》的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五绝的艺术成就。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杜牧《秋夕》教案。 一、 谈话: 美丽的秋天 【查看全文】

3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阅读答案

引导语:《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查看全文】

4 杜牧江南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杜牧江南春古诗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江南春 唐代:杜牧 【查看全文】

5 杜牧《泊秦淮》练习

杜牧的《泊秦淮》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 【查看全文】

6 杜牧赠别赏析例文

赠别这首诗是杜牧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赠别赏析,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品注释: 多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