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少年早成,自成一家。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采用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诗和古体诗,很有特色。《古悠悠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前四句由白天过去太阳已落山,黑夜到来月亮东升这一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萌生出“千岁随风飘”的奇思遐想。
古悠悠行
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鉴赏:
李贺常常用他的诗歌去探究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写下了一曲曲带有哲理意味的咏叹调。这首《古悠悠行》就是这样的作品。
又是一个白天过去了,太陽已经慢慢地落在西方天幕的山峦下面;而月亮又带着她的光华升上碧蓝碧蓝的高远的天空。这一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在敏感的诗人的心底却引发了悸动,萌生出飞越千载的奇思遐想。“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这两句虽然很简短,但却是经过高度浓缩写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诗句。从古到今何处是它们的源头,又何处是它的尽头呢?这漫漫的时间,这广阔无垠的宇宙,大概只有它们是永恒的吧!这么短短的两句,就给者用粗线条勾画了一幅绵延无尽的时间和广袤无限的空间背景。“千岁”句表面上虽然只是指时间,“千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像一阵风那样飘忽而过。但是“千岁”又不仅仅是指时间,也指千岁之内的一切事物。这千岁内的人、事、物,也和时间一样随风飘荡而逝,无影无踪了。
这是前面四句蕴含的无比深厚的内容。这当中有诗人在时间消逝时心灵颤震的音符,有悠远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背景。“千岁随风飘”一句又带起了下面四句。
下面四句分别用两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体写出了“千岁随风飘”:一是秦始皇及其为求仙而筑之入海石桥,一是汉武帝为求长生而铸的铜柱(金铜仙人 )。秦始皇、汉武帝都企望能永久留存人间,长生不老;但是,像历史上一切事物一样,都逝去了,随风而飘走了。他们为了求取长生建造的石桥、铜人,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毁灭。在写这两个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诗人分别用了两个分句来加强“随风飘”的力量。“海沙变成石”,是说明任何事物都在变化;“空光远流浪”,写时间是不会停止的。这样,就把“千岁随风飘”的哲理表述得更加具体生动。这两句又和秦桥、汉铜人交织起来写,就更把秦始皇、汉武帝企求长生的悲剧摆在哲理的氛围内,摆在永远变化的大千世界、永远奔腾不尽的时间长河里面,正像前面《金铜仙人辞汉歌》里面分析到的那样,李贺对于人生短暂、时间的永恒这个矛盾是怀着一种悲哀的心情去探究的。虽则如此,然而他毕竟探究到这种哲理的真谛——宇宙、时间的永恒性。
相关阅读
1 李凭箜篌引主要内容
《李凭箜篌引》全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版本一 李凭箜篌引⑴ 吴丝蜀桐张高秋⑵ 【查看全文】
2 李凭箜篌引语境式默写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凭箜篌引 唐代: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 【查看全文】
3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 【查看全文】
4 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李贺是唐朝杰出的诗人,虽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是却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文学家。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韩愈、李贺诗歌风格的不同之处,欢迎阅读 【查看全文】
5 李贺小传翻译导语:《李贺小传》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讲述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小传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小传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查看全文】
6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