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咏怀二首(其二)》赏析

发布时间:2016-08-19 00:00

  《咏怀二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在这首诗里,李贺比较具体地描述了自己赋闲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清人方扶南说:“此二(指《咏怀二首》)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

  咏怀二首(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朝!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鉴赏:

  李贺到京城应考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在外地生活之后,回到家乡福昌县昌谷闲居。他内心该有多少痛楚,多少郁闷,又该有多少不平啊!

  又一个苦闷的白天逝去了。今天像往常一样,当晨曦初绽,诗人就骑着一头蹇驴出去,寻找诗的灵感,寻找美妙的诗句。他的身心似乎都沉浸在诗的创作、诗意的追求之中了。本来故乡的山水那么恬静幽美,诗人也写过不少吟咏昌谷风物的诗作;但是,诗人的心境无法平静!傍晚归来,他又在灯下把一天得到的灵感、得到的材料、得到的印象整理成一篇篇惊世骇俗的诗作。诗人把精神完全寄托在这种艰苦的创作劳动之中了,诗歌成为诗人排解苦闷的手段。当诗人把一天的诗作整理完毕,大概已经是深夜了,偶然抬头,看镜中自己的头发竟像白霜满头了一般,这不禁使诗人心头猛然一惊;稍稍用手抚弄,白发就一根根落下。

  这就是前两句描绘的内容。这两句表面来看是平静的叙事,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腔的隐痛。一个“惊”字把诗人的心境开始传达出来。这真是令人“惊”心的情景啊!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竟然霜雪满头,素丝飘落,能不惊心吗?

  看着镜中早衰的形象,诗人自然会感慨万千,但他却“聊自笑”,这笑是苦笑、无可奈何的笑,也是自我宽慰的笑。这样早衰,哪里能是寿比南山的人呢?!这两句是承续上两句,从“惊”过渡到自得的转折。

  五六句再一转念,我没有做什么官,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没有什么拘束,这不是更加舒畅自在吗?你看,那清沏的溪水之中的游鱼,吞吐着清清的溪水,吹着气泡儿,相互游戏,不也是恬然悠然,自得其乐吗?

  后面四句,以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遭遇。

  既然如此,既然不能得南山之寿,那么就随遇而安,在恬然舒适之中度过一生不也可以吗?这种旷达的态度类似庄子了,似乎诗人真甘心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一般。李贺这里运用“反说”这种修辞手法。本来在困苦之中,在遭受打击之下,贺早生白发,白发脱落,身心备受摧残,这应该是十分悲痛、愤恨满怀的。但诗中却写笑、写恬然自适,写无所谓这样的写法,虽没有悲愤的词语,然而显得更为沉痛,更悲愤。此即反说艺术手法的妙用。这里,把身心受到极大残的青年诗人悲苦愤激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有着深沉的感人的力量。

  李贺的诗一般来说跳跃性极大,不大注意结构,但是,这首诗在结构方面却非常严整。如果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去分析,李贺这首诗完全符合诗歌规则。可见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多样化,可以看到李贺多方面的诗歌艺术修养。


相关阅读
1 李贺《美人梳头歌》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描绘一个美人晓起梳妆的情景,以表现她的气质、情绪和心性。 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⑴,香鬟堕髻半沉檀⑵。 辘轳咿哑转 【查看全文】

2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谈到李贺诗歌特点,人们经常会用雄奇险怪、虚荒诞幻、 想象大胆、构思奇特等词进行概括。 论及李贺诗歌特点,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雄奇险怪、虚荒诞幻,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晚 【查看全文】

3 李贺诗歌的黑暗情结

李贺诗集中有240余首诗歌,其中时间背景设置在夜晚的有70首,这其中包括李贺诸多精彩的作品。 一、李贺诗歌黑暗情结的表现 李贺诗歌据叶葱奇疏注的《李贺诗集》统计约240首,有时 【查看全文】

4 李贺的诗雄鸡天下

致酒即劝酒之意。行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从生命角度剖析李贺,其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价值、生命本体、生存状态等重大问题所持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全诗如下 【查看全文】

5 李凭箜篌引全诗情感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kōnghu)引⑴ 作者: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 【查看全文】

6 《高轩过》李贺

《高轩过》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高轩过⑴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⑵。 华裾织翠青如葱⑶,金环压辔摇玲珑⑷。 马蹄隐耳声隆隆⑸,入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