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写采玉民工具体形象,反映了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⑴,琢作步摇徒好色⑵。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⑶。
夜雨冈头食蓁子⑷,杜鹃口血老夫泪⑸。
蓝溪之水厌生人⑹,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⑺,泉脚挂绳青袅袅⑻。
村寒白屋念娇婴⑼,古台石磴悬肠草⑽。
【白话译文】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
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
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
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
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
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
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注释】
⑴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
⑵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⑶“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⑷蓁(zhēn):同“榛”。榛子可食。
⑸“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⑹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⑺斜山:陡斜的山坡。
⑻“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⑼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
⑽石磴(dèng):石级;石台阶。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相关阅读
1 李贺小传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 【查看全文】
2 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外现李贺生在一个极具悲剧意味的时代,其个人也有着极具悲剧色彩的性格,又遭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悲剧性厄运,所以他的诗作自然笼罩着一种无法改变的悲剧意识。 李贺的诗歌素来以悲 【查看全文】
3 秋来赏析 李贺这首诗《秋来》表达李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他对于知音的渴望。是诗人李贺的精心之作。 秋来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 【查看全文】
4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表达李贺心中怀才不遇的感慨。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 【查看全文】
5 李贺《示弟》诗词赏析李贺《示弟》赏析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清人方扶南说:“此当 【查看全文】
6 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全诗如下: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