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动心之美】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这些听音乐的人本身就很不凡,他们对箜篌之声都如痴如醉,何况是凡人呢?
【写作指导】
同样是写音乐,与《琵琶行》比起来,《李凭箜篌引》的想象就更加自由、无拘无束。这里李贺不再将音乐比喻成某种声音,而是直接说它给人的感觉像是“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形态,它们都给人春风拂面的惬意感,这样的写法就是“通感”。通感不局限于形似,而要求神似。
【智慧点拨】
音乐、诗文、画作、雕塑等,都能带给人美的感受,都能打动人的内心,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这是因为它们内在是相通的,都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美与和谐。美不仅是这些艺术品的精髓,也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和目标。无论是在我们的举止言行、穿着打扮中,还是在我们与别人的交往、合作中,都有一股寻找美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艺术。
相关阅读
1 贺诗歌的死亡忧虑及生命企盼
李贺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与个性的诗人,其诗歌内容多是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塞磊落之气。 李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 【查看全文】
2 鬼才诗人李贺的不幸与磨难在人们心中。诗人李贺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离去,无疑是文学诗坛的损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鬼才诗人李贺的不幸与磨难,欢迎大家阅读。 李贺出生于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宗室 【查看全文】
3 李贺简介50字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 【查看全文】
4 赏析李贺的《美人梳头歌》【作品介绍】 《美人梳头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古。此诗描绘一个美人晓起梳妆的情景,以表现她的气质、情绪和心性。诗中所写美人的情态美丽而不浮艳,有韵致而不妖媚 【查看全文】
5 李贺的诗马在古代,马是一种战争工具,所以战前的准备工作就被称为砺兵秣马,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就说马放南山。同时马也很受诗人靑睐,成为一种文学动物。诗人以马为题材写的诗是很多 【查看全文】
6 李贺边塞诗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