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发布时间:2017-02-21 00:00

  导语:诗人李贺所写的唐诗《南园十三首(其五)》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这首《南园十三首(其五)》表达了诗人李贺急切的救国心愿。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南园十三首(其五)》,欢迎阅读!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

  1、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笔谈》)。

  2、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3、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河南北五十余州。”

  4、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白话译文】

  身为男子汉为什么不跨上骏马,手执军刀?

  奔赴疆场,建功立业,收复关山呢?

  但是,自古封侯拜相,登上凌烟阁的。

  又哪一个是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呢?

  【赏析】

  唐王朝自绵延八年的“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各地方藩镇形成了自立一方的割据力量,他们不服从中央政令,自立制度,父死子继,出现了分裂国家的“藩镇割据”的局面。李贺这首述志抒情诗以及下面的两首诗就是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李贺在辞去奉礼郎的职务之后,回到了昌谷。此时,他在思想上产生了剧烈的斗争,掀起了阵阵思想上的波涛。在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支配下,李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首诗。

  这时候,诗人的思绪已经飞越关山,到了平定藩镇的前线,他似乎看到自己骑在高头大马上,挥舞那锃亮锃亮的吴钩,驰骋沙场。这时,他似乎在向幻想中的自己提出发问: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剑带刀,奔赴战场,去收复被乱臣贼子占据的五十州美好江 山?

  此处以发问起首,透露出诗人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绪,以及急迫的心情。山河破碎、个人的遭遇,不由得他不急切地想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为国报效,也改变自己怀才不遇的困境。

  三、四两句承接一、二两句,继续用设问的句法,进一步抒发出强烈的感情。“若个书生万户侯?”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最高的褒荣—— 绘图凌烟阁,有几个是书生呢?这二十四个功臣皆是在沙场上,在战争中奋斗、搏击出来的!这是羡慕、是向往、是自愧,也包含着一种对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的激愤情绪。从整首诗看,虽有激愤的情绪,但并不低沉,并不悲伤,而是激越昂扬,有强烈的鼓舞力量!

  诗歌在创作上是一气呵气,气势是一泻而下;但由于感情是复杂的,百感交 汇,所以从诗的内在蕴藉来说,又有波澜起伏、一波三折的韵致。


相关阅读
1 李贺作品

著名的唐代诗人李贺创作了许多的作品,那么,都有着哪些精彩的作品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作品,欢迎大家阅读。 李贺的代表作有:《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 【查看全文】

2 李贺生平事迹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关于李贺生平事迹有哪些呢? 李贺生平事迹有哪些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他是唐高祖李渊的 【查看全文】

3 李贺“鬼诗”死亡美学的集体无意识

李贺命运多舛,体弱多病,决定了他比一般人更早地思考生与死命题。 鬼信仰是一个有世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留下了原始先民们对生与死哲学思考的印记。作为一个独特的以鬼入诗的 【查看全文】

4 李贺小传原文翻译

李商隐的《李贺小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文的客观直叙,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时也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异,写得朴实自然而又不乏意趣。以下是小编带来李贺小传原文翻译的相关内容,希 【查看全文】

5 诗人李贺的生命忧患意识

李贺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可惜造化弄人,他家境贫寒又体弱多病。尽管想建功立业,无奈空想一场。他对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生命中贯穿了价值忧患意识、时间忧患意识、死亡忧患 【查看全文】

6 李贺的马诗汇总

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四 此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