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南园其一

发布时间:2017-02-13 00:00

  导语:《南园十三首(其一)》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的绝佳诗句,展现了诗人李贺的博学多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南园十三首(其一)》,欢迎阅读!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

  ①南园:李贺家乡福昌县的昌谷是个依山带水的地方,有南北二园,南园是李贺读书之处。

  ②小白句:写花色红白相间。王琦注引梁昭明太子《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③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赏析一: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赏析二:

  这首七绝以美女比拟鲜花,赞其美艳,怜其红颜不永。或许其中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感慨青春易逝之意。全诗通体比兴,清新委婉。“小白长红越女腮”之句最为美艳活泼,具体可感而又耐人寻味。一般人写颜色常用深浅浓淡之类词汇加以修饰,此诗却用“小白长红”,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通感的运用也值得注意:写花香,人们通常用浓郁、幽淡、清新之类概念,这里却用“嫣香”,感觉颇奇特。一般说姹紫嫣红,嫣然一笑等等,是视觉感受,但说“嫣香”,则是以视觉写嗅觉,可谓奇思妙想。“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也是意味无穷之笔。风与花皆为自然景物,用“嫁”字已觉活脱灵动,而“不用媒”,则不知惜之?赏之?


相关阅读
1 李贺的诗月亮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全诗如下: 马诗大漠沙如雪 李贺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查看全文】

2 李贺《南园》原文赏析

李贺的《南园》是一篇怎样的爱国诗作呢?《南园》抒发诗人李贺心中愤愤不平的情感,也表达了忧国的情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南园》原文的赏析,欢迎阅读!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 【查看全文】

3 李贺诗词集锦

1、《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 【查看全文】

4 李贺的锦囊

李贺是晚唐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七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人称为神童。 当时著名文学家韩愈看了他的文章,连声称奇,却又不太相信,说:如果是古代的人,或许我不知道,他是当今 【查看全文】

5 关于诗人李贺简介

诗人李贺简介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诗词史上成就较高的诗人之一,他作品不算太多,成就却很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于诗人李贺的资料吧~! 李贺简介 : 李贺 【查看全文】

6 苏小小歌李贺

导语:这首诗《苏小小歌》写得绮丽浓艳,然而又空灵缥渺,为著名的唐代诗人、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所写。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小小歌,欢迎阅读! 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