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天涯》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5-03-31 00:00

  天涯

  作者: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两个“天涯”含意不尽相同,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之致。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两句意思是说,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上那朵最高的花瓣上吧!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最高花”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多么相似,和我们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又是多么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诗词《寄令狐郎中》的诗意赏析

《寄令狐郎中》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这是诗人闲居洛阳时所作。这首诗以感谢故人关心之名籍以修好,意在不言,诗中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马嵬》审美赏析

【作者简介】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忆住一师》阅读答案及赏析

忆住一师 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注 ①住一师,诗人好友,人品诗品俱佳。远公:东晋时高僧惠远,此处代指住一师,身居西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作者:李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

寄令狐郎中 作者: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解】: 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2、双鲤:指书信。 3、茂陵:今陕西兴平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无题其一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李商隐无题其一赏析,欢迎阅读。 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