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发布时间:2017-12-12 00:00

  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的一种,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欢迎阅读。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试题

  (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阅读答案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4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2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对比赏析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夕阳楼》全诗翻译赏析

《夕阳楼》 作者: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翻译: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 就像尽力登上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幽居冬暮》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诗词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的诗《霜月》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①《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陶潜《己酉岁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诗 《无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诗中蜡烛意象

蜡烛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古代诗人笔下,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 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照明物体,古代的诗人常用它来入诗,古典诗歌中很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经典诗词《锦瑟》创作主旨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被誉为朦胧诗的开山之作,它以含义隐晦,意境朦胧著称。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创作主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直追盛唐大家,代表了晚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