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凉思》赏析:
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了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好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但是,诗句的胜处不光在于写景真切,它还细致地传达出诗人心理感受的微妙变化。如“客去”与“波平槛”,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叙述呢?细细推敲,大有道理。大凡人在热闹之中,是不会去注意夜晚池塘涨水这类细节的。只有当客人告退、孤身独坐时,才会突然发现:哟,怎么不知不觉间面前的水波已涨得这么高了!同样,鸣蝉与滴露也是生活里的常事,也只有在陡然清静下来心绪无聊时,才会觉察到现象的变化。所以,这联写景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由闹至静后的特殊心境,为引起愁思作了铺垫。
第二联开始,诗人的笔触由“凉”转入“思”。永怀,即长想。此节,此刻。移时,历时、经时。诗人的身影久久倚立在水亭栏柱之间,他凝神长想,思潮起伏。读者虽还不知道他想的什么,但已经感染到那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
诗篇后半进入所思的内容。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寓,托。两句意思是: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无怪乎诗人要产生被弃置天涯、零丁无告的感觉,屡屡借梦境占卜吉凶,甚至猜疑所联系的对方有了新结识的朋友而不念旧交了。由于写作背景难以考定,诗中所叙情事不很了了。但我们知道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在朝只做过短短两任小官,其余时间都漂泊异乡,寄人幕下。这首诗大约写在又一次飘零途中,缅怀长安而不得归,寻找新的出路又没有结果,素抱难展,托身无地,只有归结于悲愁抑郁的情思。“凉思”一题,语意双关:既指“思”由“凉”生,也意味着思绪悲凉。按照这样的理解,“凉”和“思”又是通篇融贯为一体的。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 【查看全文】
2 《咏史》李商隐鉴赏《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表达了诗人无穷的感慨与讽刺意味。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⑴,一片降旗百尺竿⑵。 三百年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鉴赏与思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现缠绵细腻的感情,在伤别离、诉离愁的古代诗作中独树一帜。 《夜雨寄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系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在文学史上与唐朝诗人杜牧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不悦,不快。 古诗赏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及其《无题》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初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在,李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