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今所见李商隐诗集和文集的笺注本均定型于清代,其中冯浩《玉谿生诗笺注》是最为详备精审的笺注本。本文叙述《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概况,分析阐明各版本在编订诗歌年份、笺解注释与诗歌文字校改方面的变化特征并肯定此书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研究的贡献。
关键词:冯浩;《玉谿生诗笺注》;版本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富于艺术独创性的诗人,其诗典丽精工、朦胧多义。在清一代研究李商隐的著作中,有两本堪称具有标志性佳作。第一本是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初刊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是李商隐诗集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笺注本。《四库全书》选用朱本,并予以很高评价,认为其注是以后各家注释的蓝本。朱本在序言中全面论述李商隐其人其诗的基本状况,对李商隐人品进行辩解,指出李诗的寓意深微,是运用知人论世方法研究李诗的典范,朱本澄清摧廓之功不小。第二本是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初刊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此书“辨析入微,考订精细”,汇集众家笺注评论之长又有所创新,自问世起即“海内风行矣”。
冯浩(1719—1801),字养吾,号孟亭,清浙江桐乡人。乾隆十三年(1748)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十五年担任国史馆纂修,参与撰写《续文献通考》,担当帝系、封建二门又协助撰成别门,副总裁十分欣赏,称赞说:“君所修无一句不合用者,安得人尽如君耶?”皇帝询问有关兵考之事,但他人所写十数册皆漫录征战、胜负,无一语叙及兵制。冯浩以五个月的时间写完兵制初稿,为总裁所推重,由此见其扎实的史学根基。冯曾巡抚湖南,典试江南,做过御史,后因病归家,以著述自娱,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著作有《孟亭居士诗稿》四卷,《文稿》五卷,《经进稿》一卷,并有笺注古诗文的集子《玉谿生诗笺注》三卷和《樊南文集详注》八卷。
冯浩幼年遵长辈教导“初学从玉谿入手,庶不染油滑粗厉之习”, 于商隐诗广有涉猎,但未能理解义山诗歌深意。后来年岁渐长,对诗歌亦渐有体悟,遂执笔写作。冯浩所著《玉谿生诗笺注》晚出,他在《笺注 发凡》中称亲见明清二朝笺注李商隐诗多达二十家, 在书中,他引用了前人的部分评笺,现今徐湛园未刊笺本,田兰芳、杨守智、袁彪诸家评本均未见,部分精彩见解赖冯本所引得窥其一斑。
一、《玉谿生诗笺注》三个版本基本情况
关于冯浩《玉谿生诗笺注》的版本,叶葱奇认为:“冯浩的《玉谿生诗详注》有乾隆丁亥、庚子和嘉庆等刊本,差别甚大”。 刘学锴认为:“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初刊于乾隆二十八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又加重校订正,……真正的定本是嘉庆元年重校本。”刘也说冯浩的三个本子差别很大。
冯浩《玉谿生诗笺注》的三个版本是:
(一)癸未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初刻本,冯浩自序中云:“大清乾隆癸未春日桐乡冯浩书”。笔者所见为清乾隆三十二年德聚堂重刻本,包括首一卷,诗三卷,共四册。 《笺注》取名本自《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玉谿生诗》三卷,但该书并未传世。冯浩深感李商隐诗集旧本编辑的支离杂乱,分体本的割裂之病,遂将其诗以时间先后厘定为编年诗二卷,为了慎重,不编年诗亦汇为一卷。李商隐总共500余首诗,已有300多首被纳入时间轨道。第一卷以《韩碑》启头,冯浩说:“今以其赋元和时事,煌煌巨篇,实当弁冕全篇,无嫌少通其例”,以下诸首诗歌依照时间顺序从敬宗宝历元年始延续至武宗会昌六年。第二卷从宣宗大中元年始延续至大中十二年。第三卷为不编年诗。每首诗后有注校和笺。首卷记载有序言、发凡、史文、年谱、赠诗、诗话、目录。
(二)庚子本.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校本。 冯浩自序“大清乾隆癸未春日桐乡冯浩书”下增添一行“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秋日重校付梓不更序”。冯浩在《重校发凡》(二条)中说到出重校本的原因:“初恐病废,急事开雕。既而检点谬误,渐次修改,积十五六年,多不可计。既欲重镌,通为校改,大半如出两手矣,究未全惬然也。初行之本(指癸未本)无从收回,祈四方学士,见辄为我毁之,或邮寄相易,实叨惠好!”据此可以看出,冯浩对癸未本的不满意,希望藉助庚子本修正定稿。庚子本体例编排依旧癸未本,有首一卷,诗三卷,另有补遗《咏三学山》诗一首。诗三卷各卷后附有玉谿生诗详注补,庚子本对癸未本诗歌系年的改变甚大,相应的诗歌笺解亦有所不同。
(三)嘉庆本.清嘉庆元年(1796)本。 冯浩在跋中说:“是集元订本四卷,正集三卷,卷首一卷。兹版因照庚子重校本付印,其注释订误之处更校笺注本为详备,故页数增多。今为便利读者起见,特酌分卷首为二卷,正集为六卷,以便翻阅,幸识者谅之,谨跋。”编年诗第一卷仍以《韩碑》启头,从敬宗宝历元年始延续至文宗开成五年《景阳井》,第二卷从开成五年《咏史》延续至武宗会昌六年《四皓庙》(本为留侯),第三卷从宣宗大中元年始延续至大中四年《骄儿诗》,第四卷从大中四年的《对雪二首》延续至大中十二年,不编年诗五六卷以《夜思》作为分隔。六卷的划分只是为了各卷诗歌分量的相当。该本冠首冯浩选录了四库全书有关李义山诗文总目,写道:“嘉庆元年六月臣浩得观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始知唐李商隐诗文集注本下蒙附及臣详注本略加评采。爰敬瑾录刊,奉冠简首。”看来四库总目的评价对冯浩是极大的鼓舞,也对嘉庆本的出版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二、从版本变化看《玉谿生诗笺注》的成就
《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的出版先后相差大约十余年,冯浩笔耕不辍,可见其精益求精的治学风范。《笺注》三版本的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改订年谱,按年系诗
李商隐一生宦迹不显,《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文艺传》载有其生平的简单介绍。朱鹤龄首创义山年谱,但对义山生平考订明显有误。根据新旧唐书所言令狐楚镇河阳,义山才及弱冠,朱谱定义山生年为贞元十一、二年间。如新旧唐书所言,则义山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已近四十岁,会昌三年娶王茂元女儿已四十五岁了,显然与事实不符。朱氏笺注《李义山诗集》所附《李义山诗谱》(以下简称朱谱),计有87首诗编年,约占诗歌总数15%。诗歌系年不仅数量少,而且多数不确切。程梦星《重订李义山年谱》(以下简称程谱)虽间有订正朱谱之处,但大体沿袭了朱谱的错误。冯浩以义山诗文互证,对新旧唐书大胆怀疑,小心考证,第一次考订出李商隐较为确切的生卒年份。根据义山本人提供第一手材料《樊南文集》中《祭裴氏姊文》《祭小侄女寄寄文》两篇文章,《骄儿诗》一首考订义山生年为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时间大致不差,义山卒年为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终年四十六岁。由此冯浩大致勾勒义山一生仕宦交游及相关时代背景,头绪分明,功绩可谓卓著。冯所编年谱(以下简称冯谱)对朱谱、程谱错误编年诗进行纠正,对无编年诗注明编诗年份,诗歌作年不明确的亦给出大致的写作年份,总计有明确编年的诗歌约占诗歌总数的60%。《玉谿生诗笺注》三版本各个年份李商隐诗作编年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相关阅读
1 《锦瑟》李商隐唐诗鉴赏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鉴赏 诗的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凉思》译文及赏析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隐的五言诗词《凉思》,希望读者们喜欢! 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引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 【查看全文】
5 《马嵬》 李商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以下是小编分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二月二日》《二月二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