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扶风,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他的《韩冬郎即席二首》,有“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句。作者赴蜀,在这年冬天,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这首诗或者是在这年所作。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首联奇峰突起,异彩光芒。裛裛(yì),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香气沁人,可是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很不适时宜。作者的品格才华,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正是生非其时。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正是处境艰难。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颔联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指月里嫦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主管霜的青女“不饶霜”。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护梅花。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摧残梅花,这种难言的怨恨,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颈联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又有什么用呢?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令人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尾联“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作者发问:梅花为了谁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在此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诗人自己就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
作为咏物诗,最好的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篇》)。此诗写梅花,同时又写作者身世。这两者结合得如此完美,正像天衣无缝,看不出点拼凑的痕迹,这就显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筹笔驿》译文及鉴赏
导语: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西亭》全诗赏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1]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 【查看全文】
4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导语:李商隐的《锦瑟》属于咏怀诗,李商隐借瑟咏怀,抒发了自伤身世的感慨。 一 从题目上看,《锦瑟》只取首联头两个字为题,应属无题诗一类。无题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体会李商隐诗歌的特点,赏析婉转沉挚的情思,典雅精丽的辞藻。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锦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了解,以 【查看全文】
6 《龙池》李商隐龙 池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的咏史诗颇多小说气。他往往通过合理想象,叙述出历史生活的某一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