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乃诗人于大中二年北归时目睹荒凉的梦泽时有感所写。诗歌用辛辣的语调讽刺了楚灵王的昏庸无道,并对渴求宠幸的宫女的愚昧麻木表达了深深的谴责和惋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梦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注释】
1、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
2、悲风:一说为秋季。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
3、白茅:生于湖畔的白色茅草。周时楚国每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以供祭祀时滤酒用。李商隐过楚地,故言楚物,另有一说是白茅象征着女性。《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4、楚王:楚灵王,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荒淫无道之君。《墨子》:“楚灵王好细腰,其臣皆三饭为节。”《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汉书·马廖传》:“传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5、娇:对美女的称谓,这里指楚国宫女。
6、虚:白白地。
7、宫厨:宫中的膳食。
【白话译文】
云梦泽悲风萧瑟,吹动旷野的白茅。楚灵王荒淫无道,葬送满城的娇艳美好的女子。
不知道轻歌曼舞还能够演出多久?这只是白白地减省宫膳,束成婀娜纤腰罢了!
【创作背景】
大中二年(848),作者离开桂州北归,在湖南观察使李回幕中短期逗留,秋初继续出发,途经梦泽。梦泽此地在春秋时期是楚国属地,当时楚宫是一片轻歌曼舞的盛况,而现今看到的却是荒原上茅草在悲风中颤动,满目肃杀凄凉景象。对比之下,作者不由感概万分,遂写下此诗。
【赏析】
李商隐此诗是一首咏史诗。
首先,开头的一句“梦泽悲风动白茅”写出了梦泽的荒凉景象。放眼望去,梦泽此地为一片茫茫的湖泽荒野。旷野上的秋风,吹动梦泽上连天的白茅,发出萧萧悲声。这旷远迷茫、充满悲凉萧杀气氛的景象,本来就很容易引发怀古伤今的情感。加上这一带原是楚国旧地,眼前的茫茫白茅又和历史上楚国向周天子贡包茅的故事有某种意念上的关联,于是为下一句诗做了铺垫。
第二句“楚王葬尽满城娇”则道出了诗人所想,诗人由此荒凉的景色回忆起一连串楚国旧事,最熟悉的莫过于楚宫细腰的故事。楚灵王好细腰,先秦两汉典籍中多有记载。但李商隐此诗却把范围却由“宫中”扩展到“满城”,为害的程度也由“多饿死”变成“葬尽”,突出了“好细腰”的楚王这一癖好为祸之惨酷。触景生情,“葬尽满城娇”的想象就和眼前“悲风动白茅”的萧瑟荒凉景象难以分辨了,这悲风阵阵、白茅萧萧的地下,也许正埋葬着当日为细腰而断送青春与生命的女子的累累白骨呢,相互对比下,更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悲凄之感。楚王罪孽深重,成为这场千古悲剧的制造者。作者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楚王的罪孽是深重的,是这场千古悲剧的制造者。但诗歌如果只从这一点上立意,诗意便不免显得平常而缺乏新意和深意。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这场悲剧有自己独特的深刻感受与理解。三、四两句,就是这种独特感受的集中表现。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由于楚灵王好细腰,这条审美标准风靡一时,成了满城年轻女子的共同追求目标。她们心甘情愿地竞相节食减膳,以便在楚王面前轻歌曼舞,呈现自己绰约纤柔的风姿,博得楚王的垂青和宠爱。她们似乎丝毫没有想到,这样的细腰曼舞又能持续多久呢。此时细腰竞妍,将来也难保不成为地下的累累白骨。这自愿而又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比起那种纯粹是被迫而清醒地走向死亡的悲剧,即使不一定更深刻,却无疑更能发人深省。因为前一种悲剧如果没有人出来揭示它的本质,它就将长期地以各种方式不受阻碍地持续下去。所以这两句中,“未知”、“虚减”,前呼后应,正是对追逐细腰悲剧的点睛之笔。讽刺入骨,又悲凉彻骨。讽刺之中又寄寓着同情,这种同情包含着一种悲天悯人式的冷峻。
纵观全诗,诗人将用笔的重点放到这些被害而又自戕的女子身上,并在她们的悲剧中发掘出同一性质的悲剧的内在的本质。因而这首以历史上的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小诗,在客观上就获得了远远超出这一题材范围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人们可以从诗人所揭示的现象中可以联想起许多类似的生活现象,并进而从中得到启迪,去思考它们的本质。由此可见,此诗在这类题材的诗之中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可贵的。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的绝句
李商隐绝句诗受人广泛关注,本文从立意、用典、措辞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李商隐是晚唐最富盛誉的诗人,那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幽眇、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的艺术特征,将唐代 【查看全文】
2 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或樊南生,河南人,是晚唐时候的一位大诗人。我们都知道唐诗是中国文学一个很辉煌的成就。晚唐有了李商隐,可以说是唐诗拥有了一个非常光辉的结局。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赏析【导读】李商隐的爱情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独具特色。其中一部分表现他与妻子王氏的伉俪情深,代表作为《夜雨寄北》,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客居异乡之寂寞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的诗大全大家喜欢读李商隐的诗词吗?关于李商隐的诗大家知道几首呢? 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锦瑟》原文及赏析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