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中的雨意

发布时间:2017-03-27 00:00

  李商隐的诗,现存600余首,而以“雨”作标题或诗中有“雨”字出现的,竟有60余首之多,约占十分之一,这是李商隐诗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就李商隐关于雨的具体诗作做一点比较分析,以体味诗人观察之精微,炼字造境之奇妙,艺术手法之多样与独特,从而窥测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心灵宇宙,对李商隐诗的美学价值和诗人审美趣味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将不无裨益。

  李商隐有两首标题同为《细雨》的诗,一首为五律: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

  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

  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所谓细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蒙蒙雨,这是极普通的自然景观,但是在诗人笔下却变得优美生动:首两句写细雨飘飘洒洒地吹到回曲的河边,迷迷蒙蒙地飘过城外的小亭,这是远望。接着写绿竹,被风吹动,最先感到它的凉意;浮萍,因雨滴细小,滴不开它,圆叶不能张开在水面,这是近景。第五六句写细雨促使高空中的燕子飞得快了,而却使闪闪的萤火变得稍为疏落。这样,便写出了远、近、高、低细微的动态变化,并由此引发了诗人雨中思乡之情,想到故园烟草迷离,一片清苍的景色,像往昔一样伸向长安五门之外。这首诗写薄暮时分细雨蒙蒙之景和诗人思乡之情,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句句咏物,句句有情,情寓物中,因物见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用的几个动词“傍”、“过”、“动”、“开”、“稍促”、“微疏’、“近”等,贴切而有分寸,全从动态描摹雨,一字不可更易,这是李商隐诗中炼字的一大特色。

  另一首同样写细雨的诗,与这首诗却迥然不同,这是一首五绝: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这里诗人不像前首诗那样直接描摹,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形成的雾幕,比作帘帷,比作巨大的竹席子,在微风的吹动下,像一副垂下的帘帷飘拂在白玉堂前,像一张巨大的竹席子从碧天横卷下来。一是从正面看,一是从侧面观,巧妙地构成了三维空间,正所谓“席天幕地”,表现了细雨空蒙无际之状态。白玉堂,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唐刘方平《乌栖曲》:“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碧牙床,是神仙在白玉堂里所睡的床。白玉堂,碧牙床,不是诗人居处的实指,是隐秘的神仙之境,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接着诗人又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神女刚洗过的光润的长发比喻细雨,真乃细雨如丝如发也。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楚女,楚国的神女,屈原曾描写神女濯发,《离骚》:“夕阳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兮浩歌。”如此用典,使该诗蕴含了象征的意味,不注重描摹刻画,而侧重于抒写因细雨触发的美好联想,即对往昔生活中美好片断的记忆。“楚女”,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恋人,此景此情正是某一段生活的再现,“白玉堂”,“碧牙床”是实写,也是虚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所谓“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使读者探之茫茫,索之渺渺,只有作者自知。

  微雨和细雨都是小雨,但微比细更轻盈,更微小,不易被人觉察似的。李商隐另有一首《微雨》诗曰: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虚实相生。首句写微雨如雾,在林间浮动,飘游。是雨,但未成滴,像云霭,雾气;二句写渐渐地,微雨带来了夜晚的凉意。这两句写视觉,触觉。第三句写尽管远隔窗户,还是感觉到寒气透窗入户,侵逼到闪烁的灯光上,连灯光也仿佛变得冷了。末句写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的水面上,依稀可闻的极其细微的淅沥声,这不是微雨自身的声响,是微雨在什么物器上聚集成滴,而后滴落的声音。这两句仍写视觉、触觉,并由视觉、触觉写到潜意识中的幻觉。“侵”、“虚……闻”皆虚幻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体验,人皆有之,但人莫能为之。特别是夜晚的微雨,寻常视觉不好分辨,触觉又与夜凉难分。只有李商隐这样的大手笔才能从浮动的雾气,渐生的凉意,受寒气侵逼的灯光以及近处水面的细微声响,表现出微雨带给人的多方面的感受,细腻而贴切,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体察入微的纯熟技巧,与前两首《细雨》诗更自不同。

  李商隐这几首写小雨的诗,字字写雨,句句写雨,通篇写雨,却无一雨字出现;他还有一些诗,也是写小雨的,如《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洒阶听来响,卷帘看已迷。”写迷蒙的细雨,结成水滴后,洒滴在石阶上,在迷蒙中只能听得响动,却看不见什么。《寓目》:“小幌风卷入,高窗雾雨通。”写微雨被风吹着,从窗户卷进屋里,像雾气一样通过。《临发崇让宅紫薇》:“秋庭暮雨类轻埃”写微雨像风吹起的尘埃。他把小雨描摹得细、微、迷、轻、飘、浮、如烟似雾,如云似尘,体物传神,刻画入微。

  李商隐关于小雨的种种描摹,常常给人以一种迷蒙的、飘逸的、扑朔迷离的梦幻感,一种漂泊的,不确定的愁绪感,一种若即若离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美感,读之令人陶醉,为之感染,融入人的心灵中,梦幻中,体味中。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无题诗之用典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其无题诗是典范,具体体现在哪里? 一 用典普遍而广泛 无题)(八岁偷照镜)中芙蓉作裙衩化自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长眉自司马相如上林赋)长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鉴赏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生长竹的 【查看全文】

3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歌鉴赏

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这是一首性质类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筹笔驿》审美鉴赏

【作品简介】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怀古迹诗,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赞赏,表 【查看全文】

6 《蝉》李商隐全诗鉴赏

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李商隐写出了蝉这首经典的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蝉》李商隐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蝉 本以⑴高难饱⑵,徒劳恨费声⑶。 五更⑷疏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