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作品介绍
《落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13首。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落花》原文
落花
作者: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①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②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③。
《落花》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落花》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落花》赏析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落花》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落花》繁体对照
卷539_113落花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晖。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相关阅读
1 李商隐的传说故事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 【查看全文】
2 李商隐《菊花》《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赏析 除了末联,前 【查看全文】
3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唐诗鉴赏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隐诗鉴赏 【查看全文】
4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查看全文】
5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 李商隐 【查看全文】
6 李商隐诗词《无题二首》的诗意赏析《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