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金陵怀古刘禹锡

发布时间:2016-10-27 00:00

  赏析刘禹锡的作品《金陵怀古》,我们获得怎样的信息呢?从哪些方面赏析《金陵怀古》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原文: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知识扩展:刘禹锡诗作

  1、《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相关阅读
1 西塞山怀古教案设计

刘禹锡,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一.导入《西塞山怀古》: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的人生

这是时代的能者,是伟大的诗人,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但是能够坚持理想,不放弃。这就是我们最喜爱的诗人刘禹锡。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持续半年多,被看作昙花一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为人正直,刚毅,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坚持与认知。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 【查看全文】

4 望洞庭 刘禹锡 古诗

《望洞庭》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查看全文】

5 乌衣巷 刘禹锡赏析

乌衣巷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 【查看全文】

6 《酬乐天咏老见示》赏析

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除了这些成就之外,诗人刘禹锡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下面是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赏析,欢迎阅读。 酬乐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