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7-04-28 00:00

  刘禹锡的秋词写了秋天的景色,全诗主要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白话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鉴赏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全诗鉴赏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相关阅读
1 刘禹锡写莲的诗句

导语:刘禹锡写莲的诗句是哪一首呢?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非常值得我们赏析一番。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写莲的诗《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全文》,欢迎阅读! 和东川王 【查看全文】

2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教案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全诗要如何进行教学呢?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教案要怎么写? 一.导入《西塞山怀古》: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 【查看全文】

3 刘禹锡两题桃花诗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 刘禹锡两题桃花诗 刘禹锡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出朝廷,作了地方小官。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同被召回京都长安。大 【查看全文】

4 刘禹锡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查看全文】

5 刘禹锡的咏怀诗及其与杜诗的比较

中国文学史上多咏史怀古之作,其中刘杜尤为著名,他们之间有何异同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志同道合,诗才并举,又友善 【查看全文】

6 刘禹锡评传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著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内容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的政治革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