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的诗歌大都写于他遭贬之后,而且大多抒写其离乡去国的哀愁和谪居生活的苦闷。这首诗即作于诗人被贬永州的困境中。
诗一开篇便扣紧了题意:深秋,寒夜寂寥。诗人因心绪不宁,至“中夜”仍孤自愁苦,辗转难眠。户外,传来了“繁露”滴落的轻微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静寂的夜晚。于是,他打开屋门,来到西园。
户外,空旷、宁静。一轮明月从东山后面爬上来,把它那清冷的光辉洒在疏疏落落的竹林之中。“泠泠”一词用在此处极为巧妙,诗人取其“清凉”之意来形容月光,与“寒月”的“寒”字互相映衬,着意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意境。
此时,四周万籁俱寂。山脚下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声,愈远而声音愈为清晰,山中的野鸟偶尔发出一阵喧鸣,这更反衬出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
诗人用“繁露”坠地、石泉的“逾响”和空山深涧的鸟鸣,极写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这种以闹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
在这景色中寄寓着作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有遭冷遇后的不平,有离开家园和亲人的寂寞,也有封建知识分子的孤傲高洁..。
诗人面对眼前清冷寂静的景色,倚门沉思默想,直至天明。尽管如此,诗人仍无法摆脱孤独苦闷的心境,所以最后说“寂寞将何言”,寥寥数语,其种种苦痛和烦恼尽在不言中。
诗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大地的宁静和山林的空旷,从而绘成了一幅意境清幽的月夜图,繁露、寒月、疏竹、石泉的流响以及山涧的鸟鸣涵盖其中,显示出诗中有画,静中有声、动静相衬的特色。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的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江雪》、《捕蛇者说》等文章一直被后世所传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唐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鉴赏《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是柳宗元的七绝,诗中通过怀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见引起的深深遗憾,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内心矛盾。全诗言简意深,蕴涵丰富,向来被 【查看全文】
3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作为一种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 【查看全文】
5 全新解读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知道,一个历史人物的形成无外乎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一是家庭和家族的熏陶,再就是个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柳宗元的人生很独特,年青时刚崭露头角就遭贬, 【查看全文】
6 永州八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