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写于诗人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的时候,描写了一幅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的画面。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②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3)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
(2)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习绪。
(3)诗的三、四两句“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物象构成之境。当时的柳州还是所谡“瘴疠之地”,风土人情不同于中原地区,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别是一种殊方色彩、异域情调,在在都足以触发贬谪之思,勾起怀乡之念,何况又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种落叶满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凄迷了。这里,莺啼而曰“乱啼”,则是诗人情往感物,辞因情发。其实,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二: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注: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注: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评析
诗人就是当上述的在我之情与在物之境相会相融之际,写出了这样一首物来动情、情往感物的诗篇。诗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正是彼来此往的交接点。而如果从诗的章法看,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当然,就对诗歌的要求而言,仅仅我与物会、情与境融是不够的。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凄楚动人,还因为诗人所怀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时的感慨、淡淡的闲愁,诗人所触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组《秦淮杂诗》,第一首“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也是写“春半如秋”。但王诗所怀的情只是感怀往事的一点惆怅之情,所触的境只是风雨凄其的江南习见之境,两者交织成篇,虽然也饶有风韵,不失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与柳诗抗衡的。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江雪创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作者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期, 《江雪》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江雪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 【查看全文】
2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 柳宗元这篇文章《蝜蝂传》是诗人柳宗元所写的,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一些贪财以及追求名利的人。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查看全文】
3 关于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关于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如何写呢?对于诗人柳宗元,人们有着聊不完的话题。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作文篇一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选自哪本书籍呢?柳宗元小石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抒发诗人柳宗元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柳宗元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柳河东集》是由上海古籍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跂乌词》译文及赏析跂乌词 柳宗元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 【查看全文】
6 初中柳宗元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散文,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作中描写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