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⑵觉(jué):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⑶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⑷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⑸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⑹逾(yú 余):更加。
⑺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⑻倚(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⑼言:说。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这期间。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简介:一生大起大落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祖辈曾是皇亲国戚,而他本人则是曾经历过人生的大 【查看全文】
2 《溪居》柳宗元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五年( 810 ),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入黄溪闻猿》唐诗鉴赏导语: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柳州时期诗文浅析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最终不得重用,远赴柳州。柳宗元在柳州四年,文学成绩卓著。柳州时期诗文与永州时期的诗文不同,体现了一番新的境况,对此小编分享柳宗元柳州时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小石潭记译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的作品有哪些《江雪》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小石城山记》 《早梅》 《哀溺文序》 《渔翁》 《段太尉逸事状》 《别舍弟宗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