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发布时间:2015-05-26 00:00

  《钴鉧潭西小丘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

  ⑴寻:通“循”,沿着;道:行走;步:指跨一步的距离。全句意为: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⑵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⑶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⑷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⑸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⑹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⑺殆:几乎,差不多。

  ⑻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然:......的样子。

  ⑼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⑽罴(pí):棕熊。

  ⑾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⑿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⒀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⒁怜:爱惜;售:买。

  ⒂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刈(yì):割。

  ⒃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

  ⒄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⒅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⒆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⒇瀯瀯(yíng 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1)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22)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

  (23)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

  (24)胜:指优美的景色。

  (25)陋:鄙视,轻视。

  (26)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27)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

  (28)所以:用来……的。


相关阅读
1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与韩愈一起共同倡导古文运动的柳宗元(773~819),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尤其在写作山水游记方面,成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柳宗元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黔之驴

柳宗元《黔之驴》是一篇怎样的寓言呢?《黔之驴》表达怎样的情感呢?《黔之驴》展现怎样的人生的哲理呢?《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柳宗元《 【查看全文】

3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 柳宗元

这篇文章《蝜蝂传》是诗人柳宗元所写的,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一些贪财以及追求名利的人。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游黄溪记

《游黄溪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山水佳作,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对于祖国山水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游黄溪记,欢迎阅读! 游黄溪记 北之晋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作为一种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的《三戒》教案

《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品中描写动物形象十分逼真并且美丽。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三戒》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学习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