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08-05 00:0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古汉语中介宾短语的用法。

  掌握“触、饵、嗣、役、啮、莅、斯、殚 、徙、哗、弛、谨”等词。

  2、学会分析及翻译含有介宾短语的句子。在疏通课文、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介宾短语的用法。

  二、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及翻译含有介宾短语的句子。在疏通课文、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习《苛政猛于虎》

  (1)疏通文字

  (2)理解内容:老人一家的遭遇如何?你对此的态度如何?孔子对此的态度如何?老人为什么不肯离开?对此你有何感想?孔子有何感想?

  学生明确:因为那里没有苛政,苛政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厉害。

  2、引出《捕蛇者说》

  二、揭题解题

  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因为“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文中字词

  2、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力求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提出类似于《苛政猛于虎》的问题:蒋氏一家的遭遇如何?你对此的态度如何?作者对此的态度如何?蒋氏为什么不肯换工作?对此你有何感想?作者又有感想?

  四、串讲翻译课文第一段

  1、重点词句

  (1)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2)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而,如果; “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然而;“而”,如果;“之”,代蛇。“以”:用(它)。“为”:作,制成。(5)可以:可以(之)。(6)其始:“其”,指所要述说的事。(7)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募”,征集,召募。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入”:缴纳。

  (8)永之人争奔走焉: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2、讨论内容。

  提问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当其租。

  提问二:作者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

  明确:从蛇的状貌、蛇的毒性、蛇的用处三方面来突出异蛇之异。

  提问三:永之人冒死捕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当其租入’

  提问四: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明确:作者写这些是要暗示租税之毒甚于蛇毒

  五、串讲翻译课文第二段

  1、重点词句。

  (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吴: “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为”:做,干;“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者”:指“儿死”的情况。(3)言之,貌若甚戚者:“貌”,脸色;“甚”:很。

  3、讨论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明确:蒋氏自述一家三代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明确的:他自述中三个“死”充分说明捕蛇给他家三代带来的深重灾难。“专其利三世”,其实是受害三世。“利”字的背后,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貌若甚戚者”,表现了蒋氏难以抑制的悲痛。“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六、串讲翻译课文第三段

  1、重点词句。

  (1)余悲之,且日:“悲”,怜悯;“之”,代蒋氏;“且”,并且。(2)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将”,打算;“告”,告诉;“于”:及于,给;“莅”,临,统管,治理;“更”(gēng),更换;“役”,差事;“复”,恢复;“则”表连接,那么。

  2、讨论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通过建议将“赋税”和“捕蛇”两件事联系起来,引出下文蒋氏的大段控诉。

  七、小结

  八、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熟悉课文。

  2、翻译课文一、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指名口译一、二、三段重点词句。

  3、课文内容回顾。

  二、串讲翻译课文第四段

  1、朗读课文。

  2、解决重点词句,了解内容。

  (1)蒋氏大蹙,……则久已病矣。”

  “涕”:眼泪。“君”:敬称。“将”:打算。 “之”:代自己,我。“斯”:这。“甚”:厉害。(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恢复他的租赋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而吾以捕蛇独存。

  “自”:从。“是”:这。 “岁”:年。“生”:生活。“日”,名作状:一天天;“蹙”,紧迫,减缩。“竭”:穷尽。“而”:因而。“触”:接触,冒着。(这几句是蒋氏自述乡邻在这60年间“非死则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却由于捕蛇抵赋而存活下来。)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 白居易

柳宗元和白居易都是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但是非常奇特的是两人却毫无交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白居易与柳宗元是同时人,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和刘禹锡一样,长柳宗元一岁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溪居》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相和歌辞·东门行》

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作品,仿乐府诗体制而作。 相和歌辞东门行 唐代 柳宗元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鸡鸣函谷客如雾, 貌同心异不可数。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 【查看全文】

4 《入黄溪闻猿》赏析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作品的经典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原文】 入黄溪①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②泪已尽,虚作③断肠声。 【注释】 ①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导语: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源于孔孟之道,儒家的爱民,仁政思想对其的影响极为重要。他自身的经历在其民本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非常的有名,柳宗元山水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诗,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山水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