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1柳宗元与母亲
柳宗元因为参与政治革新,结果得罪了皇帝,被贬谪到永州,永州就是今天湖南省的永州,距离长安有四千里之遥。当时柳宗元的父亲早已经去世了,柳宗元的妻子都去世了七年,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如果柳宗元再辞亲远游,就没有人来照顾他母亲了,于是柳宗元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去远赴永州。从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城来到偏僻的永州,卢夫人没有任何怨言,而且对于儿子的这个遭遇,她也没有哭哭啼啼、怨天尤人,而是谆谆教导,鼓励儿子要振作起来,告诉他,你既然因为违背了宪度,然后受到这样的惩罚,希望你能引以为戒,今后的人生路能够走得更好一些。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当母亲的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们从这些都能看出来,卢夫人真是一位又坚强、又明智的母亲。
2柳宗元父亲的性格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在当时也是非常有美名的一个人。柳镇这个人性格非常耿直,为人敢言,刚正不阿。他曾经做晋州的录事参军,所谓的录事参军就是将军手下的一个官员,这个官员负责监察纪律、纠正过失。当时,晋州的守将为人非常地凶悍、残暴,手下的人没有敢跟他顶撞的,只有柳镇毫无畏惧,每当有无辜的人得罪了将军要被处罚,甚至要被处死的时候,柳镇总是据理力争,甚至于他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刑具,就你们不能这样,坚决不遵从将军的命令。这将军当然很恼火,又是拍桌子,又是打板凳的,柳镇就是不屈服。
3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
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
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
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网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
相关阅读
1 有关柳宗元的图书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的诗早梅著名诗人柳宗元的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表达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全诗如下: 早梅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 【查看全文】
3 论柳宗元对程朱理学形成之影响柳宗元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入中衰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柳宗元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挣扎,多次遭受政治上的打击,最后客死遭贬之地。柳宗元作为唐代杰出的思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导语: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位,深受人们的喜爱。 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 【查看全文】
5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一 自唐至清,传统的儒学家对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都持否定态度。说他不义者有之,骂他小人者有之。清人秦笃辉说:后世讲道学者,每以苛刻论人,而不惟其实,不求其允。今之集矢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原文赏析《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通过种甘(柑)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