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他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
《溪居》,闲与闷的吟咏。
《溪居》之“溪”,即为冉溪,诗人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并作有著名的《愚溪诗序》,以示其愚人之志。
初读《溪居》,仿佛感受到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但细细品味之下,一种“强欢强乐”之感便油然而生。
清人沈德潜曾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的确,这对《溪居》的内在情怀也是很准确的概括。但读《溪居》,又从中读出了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无奈。也许这只是自我的一种感受,但从诗句中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这种潜在的情怀。
是谓忧从何来?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虽也有陶潜之类追求世外之居,但这毕竟不是历史的主流。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也算是身居高位,现却遭贬迁居此南夷之地,这种心境非外人所能道也。诗人开篇以“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来自慰,仿佛这种贬居生活正合他意,但末句就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抒情,则完全表露出这种贬居生活的无奈。是的,古来多有贬谪之士,从屈原的流放,贾谊的迁谪,到李白仕途的坎坷等等,都对贬居心情有过众多的描述。而诗人所贬之地“永州”,为旧时楚地,固末句“长歌楚天碧”更有一种意味深长的蕴意,诗人在冥冥之中又与屈原感同身受,对自己的贬居生活的无奈又找到一个依托。
但“不知我者,又谓我何求”,傍溪而居,闲依农圃,锄地种菜,晓耕夜游,这种生活不正是古时文雅之士心中的桃源之境吗?虽然“来往不逢人”,但“偶似山林客”,这何曾又不是一种幸福呢?是的,古代文人往往在内心都有这种矛盾,身在仕途,而想往山林之境,而身在山林之中,又追昔往日高官之时。诗人处于此种境地,内心的矛盾实在难免,虽时时强作欢乐,以娱贬居生活,但面对这“来往不逢人”的日子,而回想往日“谈笑有鸿儒”的岁月,心中必有无限感慨。
但愿诗人能悠然地享受这溪居生活,无须无奈感叹自己的孤独,世间自有知音在。
相关阅读
1 《南涧中题》柳宗元唐诗鉴赏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迴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 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断刑论》经权之道【导读】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梅雨》原文赏析【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驳复仇议》赏析《驳复仇议》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高扬以人为本思想的光辉篇章。它以对弱者的深切同情,批驳初唐陈子昂诛之而旌其闾的论点,并且,阐述了调即和谐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5 柳宗元的吊屈原文《吊屈原文》为唐代柳宗元被贬后凭吊屈原的文章,既是悼念著名的爱国者屈原,也是感叹自己的人生的境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吊屈原文,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吊屈原文: 后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铜像为何被拆柳宗元是唐代鼎鼎有名的大诗人,而如今,人们为了纪念他,塑造了柳宗元的铜像,但是为何会面临着被拆的结果呢? 柳宗元铜像为何被拆呢? 11日,广西柳州开始拆除尚未完工的位于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