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附赏析

发布时间:2015-12-08 00:00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 ),诗眼是( )(4分)

  (2)请简析尾联表达技巧及抒发的感情(4分)

  (3)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送别诗、黯然。理由:首联写自己身世飘零之时又遭逢兄弟离别,黯然神伤;颔联回忆自己被贬谪的经历,愤懑与愁苦;颈联写别后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令人伤感;尾联写今后寄以相思之梦,以表思念之苦。四联句子无不跟“黯然”相关。

  (2)表达特色:想象(化实为虚或以虚写实)、融情于景。作者写别后以思念入梦,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或在迷离恍惚的烟树间与宗一相见),化实为虚,意境迷离,将思念之意表现得异常深切感人。

  (3)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1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1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分)

  (4) 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或: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3)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赏析】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句解翻译

《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是以记事为主,篇末稍加加议论,是为变体。文章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永州在当时是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任永州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查看全文】

3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人们说起山水游记的时候,都不由的想起诗人柳宗元。在所有的山水游记的作者中,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代表作《小石潭记》,欢迎阅读! 原文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情感流露

导语:柳宗元作为一个被贬谪的有志之士,柳宗元通过散文这种形式,在对景物进行精描细写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深切悲哀和高远抱负。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 【查看全文】

5 江雪柳宗元全诗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的情景。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查看全文】

6 诗歌鉴赏 早梅 柳宗元

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深受人们喜爱,被文人们歌咏着。所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梅花诗句。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早梅的诗歌鉴赏 ,欢迎大家阅读。 [早 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