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发布时间:2016-09-19 00:00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千古传诵,是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非常值得赏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赏析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在被贬途中,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在永州9年,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的“八司马”中尚存活的几位被召回长安,但仅过了一个月,他们又被放逐到远州做刺史,柳宗元去柳州赴任。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四年后病逝于任所,年仅47岁。

  《黔》文即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所谓“三戒”,就是应该引起世人警戒的三件事。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际,这三篇寓言的寓意应当与作者的人生感悟密切相联。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选入教材的《黔》文删去了原文中的结尾部分。而这个结尾部分无疑对我们理解全文的寓意必不可少。其结尾是这样的:“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意思是说:唉!黔驴形体庞大好像很有风度和德性,声音洪亮好像很有本事和能耐。如果当初不拿出那么一点可怜的本事,虎虽然凶猛,但因疑虑、畏惧,始终不敢吃掉它。今天偏偏是这样,真可悲啊!

  最后,从文章的标题来看——“黔之驴”,显然强调的是“驴”。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之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全文明写虎的深谋谙练、谨慎精明,暗写驴的麻木不仁、愚不可及。这样驴的形象便在不写之中被写出来了。

  至此,我们不难知道,《黔之驴》就是以黔驴技穷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无自知之明而必将自招祸患的人。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际,这类人应该指的是朝庭中那些无德无能而身居高位、仗势欺人而又外强中干的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指出他们的下场必然是可悲的。


相关阅读
1 柳宗元《石渠记》原文及译文

《石渠记》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 【查看全文】

2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 【查看全文】

3 《种朮》柳宗元

《种朮》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 【查看全文】

4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 【查看全文】

5 种树郭橐驼传创作背景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下面 【查看全文】

6 柳宗元《江雪》的奥秘探索

柳宗元《江雪》的奥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是诗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成的——没有人想去否认这一点。但“诗是诗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成的”到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