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作品点评: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相关阅读
1 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别离之怨和相思之苦,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意象,感知不同的送别情感,能通过众多的送别诗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 【查看全文】
2 王勃《山中》诗歌鉴赏《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 【查看全文】
3 蜀中九日 王勃导语:王勃在早年的时候,才华早露,被人们称之为神童。而他所作的诗作《蜀中九日 》千古流传。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蜀中九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 【查看全文】
4 王勃的故事导语: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有一年重阳节,南昌 【查看全文】
5 《滕王阁序》的情感变化之由导语:初唐诗人王勃大笔一挥就创作了一篇流芳百世的散文名作《滕王阁序》,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让本来怒气冲天的洪州都督阎伯屿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正如他所言, 【查看全文】
6 关于王勃的文章关于王勃的文章有哪些呢?对于这位文学大师,我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王勃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第一篇:滕王阁魂 我与王勃在滕王阁上相会.千年的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