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山中》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30 00:00

  王勃《山中》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阅读,那么,为了更好的掌握王勃《山中》以及提高考试中的作答速度,同学们平时需要多做练习。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

  滞:留滞。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

  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体分析2分)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1分) (4分)

  (2)本诗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1分)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1分)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2分) (4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相关阅读
1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文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史称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新唐书文艺传》 【查看全文】

2 王勃号什么

导语: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文风独具特色,为唐诗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 王勃号什么? 【王勃】没有号,字【子安】。 王勃,字子安,绛州 【查看全文】

3 高中作文写王勃

导语:在唐代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王勃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一篇《滕王阁序》佳作更是被人们广泛的传诵着,成为了经典之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勃的作文,欢迎阅读! 高中 【查看全文】

4 王勃《咏风》

王勃《咏风》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 【查看全文】

5 王勃的诗写思念家乡

导语:王勃的写思念家乡的诗有哪些呢?王勃的写思念家乡的诗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写思念家乡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兰气 【查看全文】

6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赏析

在王勃的名篇《》中,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家喻户晓的。 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素称千古绝唱。它那强大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来自于它所赋予读者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