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写王勃

发布时间:2017-01-12 00:00

  导语:在唐代诗歌繁荣的时期,诗人王勃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一篇《滕王阁序》佳作更是被人们广泛的传诵着,成为了经典之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勃的作文,欢迎阅读!

  高中作文写王勃篇一:

  王勃,一般都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学过医,而且有一定的造诣。

  王勃只活了27年短促的生涯,但馈赠给后人一份丰厚的遗产。他在十几岁肘,以《滕王阁序》而闻名,一时倾倒许多名公巨卿。后来冯梦龙在《三言》中以“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为题演绎出一段关于王勃撰写此序的神话故事,形象地描绘出“如有神助”、“神来之笔”的创作意境。因为王勃留下了许多像《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这样的名篇佳句,文学名气太重,以致掩盖了他的许多孝行和医迹。在古代,许多读书人都懂医道,乃是因为他们把掌握医学知识视作为人儿女尽孝道的技能和表达孝心的一种具体行动,乃至后来发展成为衡量为人子者是否具有孝心的一项基本标准。

  王勃很孝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要王勃学医时,他说:“太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王勃就谨遵父命去学医。他寻访老师,当得知长安曹元有秘术,便前去求教,师事五年。学医艰苦乏味,但他无怨无悔,从周易章句学到黄帝《素问》、《难经》。他不仅尽得其要,而且达到了一定境界。他“伏习五年”医道,“升堂睹奥”,以学习《素问》、《难经》的心得去学习“气功导引”、“导引元气”,自觉“滓秽都绝,精明相保”,实际是他学习《难经》后的现身说法。

  他为医书《黄帝八十一难》作序的出发点十分高尚:“有立言,非以徇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的简称,是古代四大医学经典之一,全书共三卷(亦有五卷本),分为八十一意节,以问答体裁论述了八十一个医学上的主要问题。《难经》的名称由来有二种说法:一是认为指其内容深奥难懂;一是指著文体例为间难形式。《难经》成书年代迄今尚无定论,多数认为是汉代作品。但王勃在《黄帝八十一难》序中对此书的成书和承传作出解释说:“《黄带八十一难》,是医经之密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伊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接太公,太公接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投案越人,奏越人始定立意句,历九师以援华论,华论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王勃认为,《难经》就是这样一步步传下来的,一直传到他的老师曹夫子曹元手里,所以老师是得自医家真传,“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撤视腑脏,洗肠刳胸之术”,王勃在名师指点下,“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王勃是在为《难经》作序中作这番介绍的。《难经》的广为流传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应该说与王勃等人的传薪续给和广为宣传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在登临滕王阁,吟咏他的佳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王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移星换几度秋。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时候,也缅怀一下他与医学的那段情愫和对医学的贡献吧!

  “年二十七,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多么多么有才的一个人啊,死了是千古的惋惜,他不单只是文学出色,而且医术高明,让人钦服,让我们再次向这位鼎鼎大名的先生,鞠一个恭敬的躬,以示我们后世人有多么的崇拜他、有多么的叹息他!

  高中作文写王勃篇二: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千古的名句出自那有着文学天赋的王勃,多么诗情画意的诗句,多么有才的诗句啊!今天,本人就来谈一谈这位“杰中之杰”。

  我怀疑

  我怀疑,到底我怀疑什么呢?且看我列一道文学证明题:

  证明题:我怀疑王勃的死。

  求证:他不是溺水而死,是自杀而死的。

  证明:“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他是一个公认的神童,一位公认的才子文人。

  又因为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又“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打击。

  综上所述,王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有一些厌世的情感,一代才子文人怀才不遇,分别遭受到两次不同程度的打击,所以在他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的时候,在船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怀着一腔愁愤跳入海里,离开了他不再留恋的人世,虽说别人说王勃不会游泳,但又有谁能保证王勃真的不会游泳呢?所以,我在这里有资格地说,“我怀疑王勃的死不是溺水而死,是自杀而死的。”

  这是我对王勃死的一些见解,但真的要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是多么不可能的事,除非,王勃重现人世,但是,他肯定不会,因为世途险恶,他早在几千年前厌倦了!

  作文素材: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相关阅读
1 王勃关于离别的诗句

王勃的关于离别的诗句是怎样的呢?离别是人生过程中必定经历的过程,而面对人生的离别,诗人王勃是怎样的心情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勃的关于离别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别薛 【查看全文】

2 山中阅读答案王勃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山中阅读以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山中》这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查看全文】

3 王勃《山中》分句赏析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 这首书写旅愁乡思的小诗,写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2年),是王勃旅居四川后期的作品。诗人在寥寥二十个 【查看全文】

4 王勃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出卓越的贡献。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欢迎阅读! 王勃(649~676年),汉族 【查看全文】

5 王勃之死?

关于王勃之死,大家知道什么原因吗?对王勃之死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呢? 王勃(刘小锋 饰)在童年时曾作过一个梦,梦见一仙人为他在身上披过一件袍子,那衣襟上盛开的是墨色的花朵。王 【查看全文】

6 王勃《滕王阁序》的用典

王勃的《滕王阁序》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情怀。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