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咏风》原文鉴赏

发布时间:2015-08-26 00:00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咏风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相关阅读
1 王勃古诗《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查看全文】

2 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古诗原文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的 【查看全文】

3 咏风王勃赏析

王勃的古诗咏风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咏风 唐代: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查看全文】

4 王勃的事迹

唐初的经济繁荣,养育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其中,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 《唐摭言》载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 修滕 【查看全文】

5 王勃花非花原文及赏析

十八岁的时候,王勃在沛王李贤府中侍读。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这件事情对王勃的打击,就像满园怒放的花,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从此,王勃,便如一朵落花,开 【查看全文】

6 王勃怀仙

王勃的古诗《怀仙》是一篇不为人知的佳作。到底是怎样的一篇诗作呢? 怀仙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