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古诗《咏风》赏析

发布时间:2016-09-10 00:00

  这是诗人王勃表达他的平等的政治理想的杰作,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咏风

  作者:唐·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

  (1)肃肃:形容快速。

  (2)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3)动息:活动与休息。

  【赏析】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相关阅读
1 秋夜长赏析 王勃

王勃的诗文集原有30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 【查看全文】

2 《倬彼我系》(作者:王勃)唐诗赏析

《倬彼我系》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5卷第1首。这首诗讲述诗人对自己早年未冠出仕进行反省。在这首诗里,王勃追述了祖先的踪迹。出自于周,居于卫而仕于宋。后居 【查看全文】

3 王勃——划过唐诗黎明的流星

启明星晨挂在东方一角,静静地注视着走在黎明前黑暗的路人。 没有预兆下,一颗璀璨幻目的流星划破了黑暗,由西至东极速掠过,照亮了整个天地。 路人停了下来,凝望着流星消失的 【查看全文】

4 咏风王勃翻译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咏风唐代: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 【查看全文】

5 王勃《山中》赏析

山中 王勃(唐)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 【查看全文】

6 王勃最干净的灵魂在水的怀里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自然风雨。落水,太出乎意料 【查看全文】